当前位置: 朗格文秘网 > 教案设计 >

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9篇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沂南杨坡中学 高兴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9篇

篇一: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首——《金色花》《纸船》

 沂南杨坡中学

  高兴华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 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 最无私的爱, 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

 朗读诗歌

  1. 前提:

 扫除字词障碍

  匿(n ì)隐藏:

 不让人知道。

  祷(d ǎo )祷告, 向神祈求保佑。

 衍(y ǎn )

  2. 朗读诗歌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配乐仿读。

 朗读指导:

 注意重音、 语速、 节奏、 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 温馨、 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 朗读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

 “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坏孩子? ” 妈妈不见了孩子, 多么着急, 一旦见了, 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 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 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 还要对妈妈保密, 让她莫名其妙。

 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 调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三、

 感悟诗歌

  1. 教师导语

  这一首散文诗, 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 感受到母子之爱, 那么一种亲昵, 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 那么天真, 那么活泼, 那么可爱?{生:

 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小孩子领受着母爱, 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2. 合作学习

  分组共同研讨下列问题(注:

 这些问题的提出, 是学生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 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 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 花儿也惠及人们, 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②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而且一而再, 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

 (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 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 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 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 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 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 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他不图妈妈夸奖, 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 就是瞒着妈妈。)

 ③为什么妈妈见了面, 说“你这坏孩子” ?

  (上文说, 妈妈叫道:“孩子, 你在哪里呀?” 可以想见, 不见了孩子, 妈妈多么着急, 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 一旦见了, 又惊又喜, 自然嗔怪孩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交流, 教师参与指导, 注重鼓励。

 四、

 拓展训练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 如涓涓细流时时哺育着我们, 现在请同学们用诗歌的语言, 表达对母亲的爱。

 (尝试写诗, 教导作指导, 进行鼓励性评价。)

 五、

 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 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 感受到母子之爱, 那么一种亲昵, 那么一种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 那么天真, 那么活泼, 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小孩子领受着母爱, 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 让妈妈嗅到花香, 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从孩子对母亲的爱, 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的诵读的本文。

 六、

 作业

  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纸

 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一朵金色花, 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至真至纯的爱, 一只小小的纸船又寄托了一个游子母亲多么深沉的思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

 1923 年秋, 冰心赴美留学, 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翰的太平洋, 但孤独、 惆怅的诗人, 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 而是眼含热泪, 在专心、 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 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

 尽管风高浪急, 纸船被海浪打湿, 沾在船头, 但她仍不灰心, 每天不停地叠着, 希望总会有一只能飘流到日夜想念的母亲身边。

 一个独特的物象, 寄托了诗人对母亲无限的眷念之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情感的世界, 感悟《纸船》

 二、

 朗读诗歌

  1. 教师配乐范读。(有条件, 可放录音。)

 2. 朗读指导。

 划分节奏、 划出重音。

 3. 学生齐读、 自由读。

 三、

 感悟诗歌

  1.导言: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

 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母亲的深情呼唤, 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2.合作学习

  ①为什么含泪, 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 的感情体验, 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

 一直在母亲身边, 习以为常, 感受钝化了。

 一旦远走, 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 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

 有这样的体验, 就能理解她的“悲哀”, 理解她的眼泪。)

 ②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诗歌抒情总要借助某种形象, 作者在太平洋舟中, 无法与母亲通音信, 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船又富有童稚气, 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那里, 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 无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联想, 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这一想象新奇大胆, 充分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 对母亲深情的爱)

 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 组内, 组之间, 以至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从旁参与, 重在指导与进行鼓励性评价。

 四、

 再读诗歌

  这首诗构思新颖, 诗人采用借物抒怀的方法, 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又具体, 既含蓄又深沉。

 诗歌诗行较长, 语调缓慢, 正与对母亲的绵长的思念相协调。

 请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诵读这首诗歌。

 五、

 拓展训练

  《金色花》 和《纸船》 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诗的语言, 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

 作业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 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篇二: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色花》 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想《金色花》 从假想写起, “假如我变成了 一朵金色花” , 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 , 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 引导在朗读中和自主探究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 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既发展学生的个性, 又发展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有表情朗读诗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 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主旨; 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

 反复诵读, 合作探究, 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难点:

 合作探究, 逐步提高阅读诗歌的能力。四、 课前准备解决生字词;收集和整理对泰戈尔的相关介绍。熟读课文至诵;

 收集歌颂母爱的名言、 诗句。五、 教学设计(一)、 互动式导入

 :1、 老师讲故事: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大家还得震惊世界的“9·11”大灾难吗? 当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 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 56 层。

 在这生死关头, 他掏出了 手机。

 爱德华拨打了两个电话分别给他的助手和律师, 可还没等电话接通, 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大家想一想, 第三个电话是给谁的呢? 律师赶到旧金山, 见到了爱德华悲恸欲绝的母亲。

 母亲流着泪说:

 “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

 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 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家想想:

 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 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

 妈妈, 我爱你!

 2、 千百年来, 歌颂母亲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你能交流你积累的名言、 诗句吗? (学生交流)3、(幻灯片 1—内容为泰戈尔的图片)

 师旁白:

 课前我们已经了 解了泰戈尔, 这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就是泰戈尔, 读他的诗会使你的心灵变得纯净, 会让你的精神寻到一片休憩的家园。

 早在百年前, 他就问道:

 你是什么人? 读者, 百年后读着我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金色花》, 去感悟那圣洁的情怀。(二)、 初步的感知1、 播放录音(多媒体声音文件), 要求学生认真听。2、 指定一位学生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 读出自己, 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出自己的感悟。3、 朗读指导:

 注意重音、 语速、 节奏、 感情(这首诗的基调是舒缓、 温馨, 深情的)

 教师范读, “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 妈妈。”4、 用诗意的语言说说自己的感悟。(三)

 合作与探究1、 问题的收集:

 学生自由提问, 说出自己的疑惑(如语言、 思想情感等方面)。

 2、 问题的选择。

 从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中确定, 一般不离这样几个问题:

 A、 为何要变成一朵金色花? 有何深意? (内容要点--想象新奇而美妙, 突出爱的圣洁、 纯洁而高尚美好)B、 为何孩子不让母亲知道自 己对她的爱? (内容要点--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 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C、 母亲为什么叫孩子为“坏孩子”? (内容要点—不见孩子, 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 一旦见了, 又惊又喜, 自然嗔怪)D……其它问题(内容要点略)3、 板书以上问题。4、 合作探究:老师先指导方式方法(幻灯片 2):(1)

 依次说出自己的见解, 并有诗句为证→(2)

 书记员(事先定好)

 择要记录→(3)

 自由辩论, 有理有据→(4)

 达成共识, 用诗般语言写出探究结果-----教师示例(幻灯片 3):

 你要是叫道:

 “孩子, 你在哪里呀? ”——赏析(或探究结果):顽皮的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妈妈找不着心爱的孩子了 , “孩子, 你在哪里呀? ” , 孩子, 正在新枝上匿笑的孩子, 你可曾看见妈妈眼中的那份焦急、 不安和期盼的神情?5、 交流、 点评。6、 形成板书:

  母爱美如花花似爱母心(四)、 课堂写感悟1、 教师:

 老师准备了泰戈尔的另外几句诗(幻灯片 4), 教师感情朗读: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漪, 当你浴时, 把你吻了又吻。

 我要变成一个梦儿, 从你的眼皮的微缝中, 钻到你睡眠的深处。

 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 我便如萤火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2、 教师:

 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借助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来表达你对妈妈的情感, 写几行诗。3、 交流。(五)、 课后拓展读下发资料, 课外阅读, 说出自己读后的感悟。

 《仿佛》

 ◎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 母亲凝住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篇三: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分析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深思。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对于这篇课文,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 10 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他的后裔能够世代享受历朝国务院专门津贴,两千多年从不间断,这个人就是孔子。得到如此厚重的待遇,并非是孔子拥有多么了不起的文治武功。孔子一生不得志,没当几年官谈不上什么卓越政绩;虽然也指挥过作战,但都是小仗不足挂齿。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彪炳千秋,在于他是,中国千古思想第一人。朱熹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大道之行,大同社会就是孔子的先见,两千多年以来,许多思想家,许多国度就在先哲的指引下,孜孜以求,直到今天,不过我们把理想换了个说法,叫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介绍文章出处:

 《礼记》及四书五经:

 本课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周易》 《诗经》 《尚书》 《礼记》 《春秋左传》

 3.检测课外文言文积累,了解大道之行的由来: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 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 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帅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4.听课文录音(用心朗读与体会先哲的先见之明):

 5.指名朗读课文,点评朗读。正字正音。(强调多音字和通假字的读音)

 6.补充注释,解释重点字。(开火车的形式解释重点字)

 7.自由朗读课文,翻译全文。(四人小组合作)

 8.齐读课文,根据总分总的结构,划分层次。(思想家说话最大的特点是条理清晰)

 明确:概述“大道”;分说“大同”;总括“大同”。

 9.再读第二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同社会的特征有哪些? 明确: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男女生分读课文,思考:对人类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谈谈历经两千年的考验仍熠熠生辉,大同,大道,大道之行的具体内涵,是一种怎么样的概念? 明确: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11.拓展延伸: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1)洪秀全 (2)梁启超 (3)孙中山 (4)林觉民 12.总结:

 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希望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思想,凡事三思而后行!

 

 13.当堂背诵:

 教师示范背诵,再提出用减字背诵法背诵全文,你们一定能背得又快又好,超越老师。

 13.作业:

 背诵翻译全文,准备做本课的检测。

 14.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学生对文言文不太感兴趣这个问题,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刚开始上课,不着急进入课文讲解,先用有关孔子的故事把他们迷住。“迷”住以后,再重视朗读指导,本节课采用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朗读,最后针对学生的“好胜”心理,用减字朗读法进行背诵比赛,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很多学生当堂成诵,效果不错。

篇四: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4、 《金色花》

 江西南康三中

  刘燕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 体会诗中浓浓的母子情。

 2.

 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以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各种朗读方式(听读、 自由读、 表演读、 配乐齐读)

 朗读诗歌, 使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

 2. 通过自主、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学会感恩他人。

 2.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

 投入真情, 反复诵读, 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 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设想】

 :

 1.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 篇幅短小, 语言凝练含蓄, 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2. 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教

 法】

 :

  1. 启发点拨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通过拓展练笔, 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 美读感知法

 在美读中, 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 多媒体演示法

 制作课件, 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

 法】

 :

 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改变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结合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模式,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赣州公开课教案

  【教学流程】

 一、 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鲁冰花》 , 屏显歌词, 教师巧引歌词讲解导入:

 教室回荡的音乐叫——《鲁冰花》 , 鲁冰花, 多美的名字, 作为母爱的象征, 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妈妈的圣洁、 纯真, 难怪令孩子那么依恋和思念,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散文诗《金色花》 , 共同感受温馨美好的亲情!

 2、

 散文诗

 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3、

 作者简介 这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就是泰戈尔, 他在美的领域里开垦、 耕耘, 他用微笑感染读者。

 泰戈尔, 印度著名作家、 诗人、 社会活动家。

 他的散文诗有《吉檀迦利》 、 《新月集》 、 《园丁集》 、 《飞鸟集》 等; 小说有《沉船》 、 《小沙子》 等。

 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 1950 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4、 出示学习目标 1、 用心朗读课文, 感受母子情深。

 2、 学会合理想象, 体悟母子之爱。

  二、 新授 初读知情 1、 字词积累、 释义 匿笑:

 偷偷地笑祷告:向神祈求保佑沐浴:

 洗澡 罗摩衍那:

 印度的一部叙事诗2、 自由朗读, 提出要求:

 《金色花》 是一首诗歌, 要学好诗歌, 首先要——朗读。

 下面我们一起自由朗读课文。

 边读时边注意: 1、 读准字音, 结合注释,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 思考: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 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美读入情 3、 齐读, 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技巧 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孩子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你认为这篇文章该用什么感情基调来朗读?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喜悦、 舒缓、 温馨、 深情、 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齐读, 老师提醒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多媒体:展示朗读技巧

 (要点)

 (1)

 划分节奏(停顿、 语速)

  (2)

 标出重音(理解词意)

  (3)

 注意细节(拖音、 语调、 抑扬顿挫)

 (4)

 体会情感(作者自己)

 4、 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品味诗歌的语言, 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

 如果能将这些技巧投入诗中, 反复吟咏, 方能渐入佳境, 最终达到诗人合一。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技巧选读 1~2 段,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温馨提示:

 在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 最感人的语段旁就“重音、 停顿、 语调、 语速” 等方面作上标记。

 )

  句式:

 我从

  感受到……

 或

 我从

  体会到…… (横线上的内容, 可以是一个字眼, 一个动词, 一句诗, 或是一节诗)

 品读悟情 5、 刚才我们师生用声音演绎了这首优美的文章。

 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

 假使这个天使般的孩子不远万里, 来到我们身边, 你想采访他什么问题? 预计可能会问:

 ①你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②你变成金色花后, 为什么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

 交流明确:

 1、 回报母亲: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对母亲的依恋 2、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 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他不图妈妈夸奖, 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 只是悄悄让妈妈感到温馨, 就是瞒着妈妈。

 小结:

 这是一个

  的孩子(调皮, 撒娇, 活泼, 快乐)

 6、 研计篇末含蓄的语句 讨论:

 妈妈见到孩子后, 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 还骂“你这坏孩子” ?是带着什么口吻?

  明确:

 嗔怪, 爱怜, 着急, 担忧, 焦虑…… 小结:

 这是一个

  的妈妈(慈爱、 善良、 勤劳)

 7、 配乐朗读 这首清新美丽, 深情动人的散文诗, 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感人的母子亲情,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在音乐声中再次诵读, 读出我们心中对母亲最纯洁的爱吧!

 三、 仿写延情(视时间确定课内或课外完成作业)

 如果让你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 可以随意变化, 你将变成什么回报妈妈?

 请写在卡片上用“假如我变成了……” 的句式写一段或几段话。

  出示例句:

 “假如我变成了一片云, 母亲, 当您在田间劳作时, 我会飘到 您的头顶, 为您遮挡如火的骄阳, 当您流下汗珠时, 我会洒下蒙蒙细雨, 为您送上一阵清爽。

 ”

 学生写作发言并适当点评

 四、 总结全文:

 泰戈尔说,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

 佛说, 一花一世界。一朵金色花的绽放, 那优美的姿态, 那淡淡的芬芳, 那小小的投影, 便是世界上最深情的语言, 所以说:

 花开无声, 大爱无言。

  短短的 45 分钟即将结束, 但我想和大家用一生来回味这么一句话: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母亲。

篇五: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p>

 散步

 精彩开篇词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过去,一只递给未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 ( 一) ) —— 预习与交流

 1. 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2.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 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 ( 二) ) —— 合作与探究

 ( ( 一) )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交流点拨】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交流点拨】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

 【交流点拨】“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交流点拨】(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交流点拨】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

 【交流点拨】“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交流点拨】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 ( 二) ) 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交流点拨】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

 【交流点拨】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交流点拨】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

 “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

 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交流点拨】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交流点拨】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

 【交流点拨】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交流点拨】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

 【交流点拨】(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

 【交流点拨】“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 ( 四) ) 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

 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四、板 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

  散步路上

  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 200 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7

 散文诗二 首

 精彩开篇词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也是古今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文学巨匠们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赞颂及思念之情的!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金色花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 ( 一) ) —— 预习与交流

 1. 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匿.笑(nì):偷偷地笑。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 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 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 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

 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 《吉檀迦利》。

 3. 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自学指导( ( 二) ) —— 合作与探究

 ( ( 一) ) 诗文朗诵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 ( 二) ) 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

 时,我就

  ”的句式来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一位

  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

篇六: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兰 诗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上册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 胡来正 木 兰 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 能够完整复述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并初步感知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 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过程中,使用了修辞类的内容的梳通。

 课前准备

 1. 反复朗读。

 2. 生字新词注音释义,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3. 收集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方法1: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电影《花木兰》片尾曲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导入方法2: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

 (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用课件音频范读;第二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读准节奏。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节奏明快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

 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第三遍根据课件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见附录材料)

 三、扫清文字障碍,理解诗意。

 学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几个重点词的解释,培养学生自学简易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句子(关注互文、比喻的使用给理解带来的难度):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翻译:到东面的集市买好战马,到西边的集市买好马鞍,

 到南面的集市买来辔头,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坐西边内房的坐榻。

 四、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这首诗情节具有传奇性,用“讲故事”的方式再现,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先小组内讲讲,让学生有点准备时间,再小组推荐选同学根据课件来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或补充或评点。这个过程的最低要求是流畅、完整;我们期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放飞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基本情节: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六、教学反思

 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抓住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情味的特点,朗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不是那么的枯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梳通文章,学生参与感强。图画形式的内容再现,能帮助学生对诗歌的想象和理解。

 木 兰 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背诵和默写。

 2.赏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3.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角度来赏析木兰的形象。

 教学难点

 详略安排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课前准备

 1. 背诵诗歌

 2. 从木兰身上,你看到了谁的影子?

 教学过程

 一、测 1. 诵读全诗,回忆内容,抽查部分同学背诵。

 2. 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的解释。

 二、写 经过同学们的帮助,我真切感受到了木兰的伟大和她的女儿情怀。可是我觉得这诗写得不太好,有许多地方还欠推敲,我想把它改得更好!

 (一)师改第三段,变“详”为“略”

 师:我总是觉得第三段太罗嗦了!现在我把它改成“东西南北市,骏马长鞭买”。

 (二)生改第四段,变“略”为“详”

 师:英雄所见略同,我也喜欢“详”的。可是,“沙场征战”一段,对于木兰如何英勇善战、机智超群,却只字未提。请你结合本诗的语言,试描写一二句。

 如:刀出胡马惊,箭去敌人倒。东城斩敌首,西城夺敌马。南城缴敌械,北城烧敌粮。

 1. 改的诗虽然不错,但有些诗不合原诗的意境和气势,衔接不太好。

 2. 原诗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 作者不愿触及战争的残酷,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师:是啊,“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战争是残酷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实是本诗的主旨之一。同学们能自己发现,真是很了不起。

 三、评 导入:一个英雄人物,我们常用“伟大”这一词语来形容,似乎距离我们很远。但读完这首诗歌,你觉得木兰的哪些行为,想法在我们这些平凡人身上也有呢?

 1. 木兰 “叹息” 平凡的我们也会忧愁。

 第一段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句,小女子不好好干活,唉声叹气地想心事,简直就欠打,一点也不伟大。我们碰到这样的事情,也会想怎么办呢?

 2. 木兰“想家”不伟大

 文章两次提到“不闻爷娘唤女声”,木兰一路都在思念家乡,不想战场,她不伟大!远离家门,思念家乡与亲人我们也有这样的心态。

 3. 木兰换衣不伟大。木兰回到家中,立刻换上女儿装,在伙伴面前露出真容不伟大。我们自己如果隐瞒朋友一件很重大的喜事,也想急切地同朋友分享。这样的举动我们也有。

 总结:木兰与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那么她又有哪些行为是我们做不到的呢? 1. 木兰代父从军。

 2. 木兰战场生活。

 3. 木兰不用尚书郎。

 总结:木兰真正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英雄。英雄也是平凡人,他们之所以为英雄,是因为他或她做到我们平凡人做不到的事情。那么在木兰身上,你可以看到谁的影子?

 四、想:

 “木兰,在你身上,我看到了的影子,你让我懂得了

  。”

 可以想起了武则天,有的想起了蔡文姬,有的想起了李清照,有的想起了林黛玉,也可想起了一心为民的任长霞,想起了所向无敌的女排,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她们有下面的共同点:

 1. 木兰既有男子的阳刚之气,又有女子的阴柔之美。

 2. 女人一样能建功立业,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3. 现在中国的女性更伟大,许多人虽然默默无闻,但也同样了不起。

 五、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 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六、教学反思

 好奇心是一棵生命力极强的草,无论环境怎样恶劣,它都会生根发芽。兴趣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是燃起自信的火把。“木兰不伟大”、“《木兰诗》写得不好”这些一反常态的观点,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始燃烧。正是在质疑中,学生进一步推敲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创造了语言。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析,体味到文章的选材之妙,语言之佳,人物形象之美。由“测”入学,达到回忆与唤醒的目标;到“评”展开,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进入“写”的运用,让学生品味语言之妙;最后由“想”拓展,将学生今天所学与原有的积累打通,与生活的体验相连,真正让语文的人文熏陶到达学生的内心,触及他们的灵魂。

篇七: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走进历史(奥斯维辛—死亡工厂、 人间地狱)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62年前的黑暗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 门上的格言非常著名:

 “劳动意味着自由”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

 “来到这里只有劳动, 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

 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

 ” 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

 “……集中营进得来, 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 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被饿死的囚犯

 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片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这是集中营1 945年5月 1 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 …停下脚步, 浑身发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 …在这样大一块地方, 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 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 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人油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焚烧尸体的骨灰被撒入农田; 剥下的人皮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后来发现了 一些精美而奇怪质地的灯罩。

 如果没有文字说明, 谁都不会想到, 那些柔和的灯光竟然是人皮在闪耀!光竟然是人皮在闪耀!幸存者只有7600人, 他们目光呆滞、 面无表情。不会说话, 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

 男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 女性的平均体重25公斤。

 — 罗森塔尔

 课前检测• 婆 娑• 绿树成阴• 港 督港 督惊惧万分• 绿草如茵雏 菊凋 谢不 屑 气 氛丰 腴废 墟丰 腴废 墟长歌当哭表情木然窒 息下乘玉笏凝 重凝 重颠 倒怜 悯怜 悯五体投地阳光明媚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文独到的报道视角, 学习点面结合、 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 了解平实语言中蕴涵的强烈感情,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自主学习1、 这篇新闻的结构有什么不同?2、 找出本文的新闻背景材料。3、 按课文写作顺序, 结合有关历史背景, 报道当时发生的事件。

 • 这篇新闻:

 记者扮演“旁观者” 的身份, 把自己的感受当成主要内容, 表达自己的纯主观性。• 背景材料集中在4、 5段。

 对事实起补充、 说明和衬托的作用, 加深人们对这个“杀人工厂” 的认识。• 本文按空间顺序:

 毒气室、 焚尸室、 女牢房、 实验室、 纪念墙、 执行绞刑的地下室…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 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 并及时发出警报。----约瑟夫·普利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突破新闻“零度写作” 原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突破新闻“零度写作” 原则,着眼细节, 以冷峻的视角, 深沉的描绘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的状况。

 在恐怖与快乐、 战争与和平、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 它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 关于生命的思考、 关于人性的自省。

 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 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 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美国普利斯新闻奖颁奖词•

 合作探究1 、 探究标题的意蕴(反复出现的句子)2 、 找到课文中记录参观者感受的句子, 读读并体会其效果。3 、 找找细节描写。

 1.“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 血腥的历史而出名。

 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且很多人已经作过报道了。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2.为什么又要写- - - - 因为他此时已经被深深的震撼了 记者的2.为什么又要写- - - - 因为他此时已经被深深的震撼了,记者的身份更让他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以祭奠亡灵, 揭露罪恶。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 、 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 使他终生难忘”参观者的所见所所感和反应看到焚尸炉、 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 张大了嘴巴,他想叫, 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 , 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

 ‘够了’ 。

 ”

 理解细节A 、 在课文的第一段中“阳光明媚, 绿树成荫, 孩子们高兴地嬉戏。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

 ”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 “像一场“最可怕的景象” “像一场噩梦” ?

 明确:除了呼应前文外, 还突出文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章主题, 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 对受害者的哀悼, 对历史的反思, “前事不忘, 后世之师。

 ”章主题B、 文章最后一段为何再次写到“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 孩子追逐游戏” ?奥斯威辛就像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 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

 C、“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 雏菊花在怒放” , 怎么理解这个细节?明确:明确: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 是讽刺,纳粹的残暴, 终不可绝灭生命; 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

 东方的“奥斯维辛”拓展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937年12月13日, 日军进占南京城, 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 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 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火烧南京城7周之久, 遇难者达3 0 万以上。

 刺刀下的罪恶

 堆积如山的尸体

 无声的控诉

 日本当局对待历史的态度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 但我们绝不能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 但我们绝不能屈服, 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屈服, 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施罗德施罗德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 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 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 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 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 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 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杀的幸存者们• 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 这位德国总理• 无言以对。

 于是, 他默默地屈身, 面色凝重,• 低垂着头, 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 前!这位德总

 悲剧之后———我们有人这么做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圆明园遗迹

 良知何在? !良知何在? !

 铭记历史、 珍惜今天、 创造美好未来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知道, 在奥斯维辛, 纳粹的暴行使4 0 0 万人的生命被罪恶地夺去的暴行使4 0 0 万人的生命被罪恶地夺去。

 这样的悲这样的悲小结剧属于整个人类。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 是为更加珍惜和平, 懂得生命的宝贵。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 周年纪念活动铭记历史、 珍惜今天、 创造美好未来今天的“死亡墙”德国总理向遇难者致哀

 2007山东高考, 请以“记忆永远不会风化” 为题写800字文章。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 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 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

 而今, 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 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静。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 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 。

 没有!

 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 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

 每当犹太纪念日 那天, 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 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 何况总理, 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没有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 他们没有忘记。

 犹太人没有忘记, 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 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 他们经常是胜利者。

 德国人没有忘记, 因为他们把昨日 的罪过, 当作今日 的教训, 防止明日 的错误。

 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 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 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中的伤痕, 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 以示警钟常鸣。

 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 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 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篇八: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散文诗二首

 精彩开篇词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也是古今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文学巨匠们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赞颂及思念之情的!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 ( 一) ) —— 预习与交流

 1. 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匿.笑(nì):偷偷地笑。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 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 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 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3. 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自学指导( ( 二) ) —— 合作与探究

 ( ( 一) ) 诗文朗诵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 ( 二) ) 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时,我就‛的句式来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一位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几句话的理解。

 】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四、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勤劳美丽、爱孩

 孩子 (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 子、圣洁、笃信宗教)

 神奇) 做祷告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沁入妈妈的心脾) 读书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 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去牛棚时

  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五、拓展延伸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交流】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使她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准备

  的甘甜的水,使她变得容光焕发!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母爱是线,不停编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然而,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 二、自学 指导( ( 一) ) —— 预习与交流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并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hàn dàn):荷花。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qī):倾斜,歪斜。荫蔽:遮蔽。

 2.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三、自学指导( ( 二) ) —— 合作与探究

 ( ( 一) ) 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 ( ( 二) ) 整体感知

 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 ( 三) ) 深层探究

 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交流点拨】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着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小结】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

 【交流点拨】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如此脆弱的水珠而已。

 3.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交流点拨】(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红莲,而母亲是替红莲抵挡风雨的荷叶。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从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起,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交流点拨】文章美在三处:一是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荫蔽着你,伴随你一生。

 四、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

  借物喻人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

  赞颂母爱 五、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交流】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纷,留下温暖舒适。

  7 7

 散文诗二首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

  方面的异同。(难点)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重难点)

 第 第 1 1 课时

 《金色花》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重点)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问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现在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指导 老师配乐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回答:

 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些场景表达了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着孩子。

 2.要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感,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明确: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目标导学二:内容品析 1.听读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

 明确: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明确: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书页上。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明确: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越来越浓,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

篇九: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色花》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会感恩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纯朴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鲁冰花》,并顺势导入新课《金色花》。(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泰戈尔。

 2.教师范读这首散文诗,并请学生在听的时候思考: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散文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诗的情感基调。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 PPT 展示的问题串,8 分钟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怎样的妈妈? 2.文中描绘了几次嬉戏的场景,分别是如何描写的? 3.“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竞赛读,读出“我”和妈妈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母亲把一生的爱都倾献给我们,她无私奉献,关心你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无论你长到多大都不能忘记母亲的这份恩情,回家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全诗在宗教般圣洁的氛围中流淌着母子间的深深爱意。这种爱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如果过多地分析讲解文字,反而破坏了诗的美感和情感的传达。因此,我选择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赛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次次朗读水平的提高,正是他们一步步情感体会的深入的体现。本堂课我用大量描述性的语言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意图渲染圣洁、温馨的氛围,将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近距离接触妈妈和孩子的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体会妈妈与孩子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爱。


推荐访问:初中语文金色花教案 教案 初中语文 金色花

热门排行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班会教案小学5篇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班会教案小学5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班会教案小学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

小班社会遵守规则教案2篇

小班社会遵守规则教案2篇小班社会遵守规则教案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 “耕读传...

小班社会遵守规则好宝宝教案4篇

小班社会遵守规则好宝宝教案4篇小班社会遵守规则好宝宝教案 讲礼貌的好宝宝小班语言&社会 活动目标了解不同场合用到的礼貌用语。 知道要做有礼貌的好宝宝...

幼儿安全教案小班100篇3篇

幼儿安全教案小班100篇3篇幼儿安全教案小班100篇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小班安全常规教案20篇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案一 开关门要小心 1、认识日常生活中...

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教案5篇

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教案5篇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教案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系实践课教案学 年 学期 上课时间 上课班级 上课时间 课 次1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1、...

学生资助宣传主题班会教案4篇

学生资助宣传主题班会教案4篇学生资助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资助伴我行”宣传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班会主题:资助伴我行一导入:自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是...

大班心理健康教案挫折6篇

大班心理健康教案挫折6篇大班心理健康教案挫折 心 理 健 康 教 案 单元第十单元授课日期2002年5月27日本节题目挫折与心理防御授课教师 教学目的1、通过...

小班规则游戏教案4篇

小班规则游戏教案4篇小班规则游戏教案 小班户外游戏教案020篇 一、动物模仿操 设计意图:小班平时就比较喜欢模仿动物,活动目的就在于引发幼儿能用动作来表现...

义教学生资助政策教案6篇

义教学生资助政策教案6篇义教学生资助政策教案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我院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临床科室ADR监测员...

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