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朗格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4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案【10篇】【通用文档】

| 来源:网友投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案【10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案【10篇】【通用文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校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纸板。

  练一练:(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2?(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选作订正样题。)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

  4×3+4×25×2+3×25×2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教师:用棱长来表示它的表面积。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1.口答课本 P27:1。

  2.计算课本P27:2。(各请两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3.口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

  (2)一个棱长 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2.作业:课本P27: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2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没学新课之前你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怎样求?我们先来复习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这是一个长方体,它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这是一个正方体,它是由六个正方形围成的,并且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那么,什么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下面我们来观察长方体,只要我们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相加就可以了。如果把长方体展开,会得到怎样的图形呢?

  我们分别展开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就变成这样一个*面图形,它的上面和下面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方形,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哪条边?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那么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就等于长x宽x2。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前后面,前后面也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又分别是长方体的哪两条边呢?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同学们很快就能求出前后面的面积,前后面的面积等于长x高x2。最后再来观察一下左右两个面,它的长和宽又分别是长方体的哪两条边。分别是长方体中的高和宽,同学们很容易就能求出左右面的面积,左右面的面积等于高x宽x2。

  现在老师把这个*面图形还原成长方体,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上面、前面、右面分别和长方体的哪两条边有关系,上面和长方体的长宽有关系.前面和长方体的长高有关系,右面和长方体的高宽有关系、我们只要求出上面、前面、右面的面积,用它们的和再乘2,就求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十长x高十宽x高)x2,会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就简单多了,正方体是由六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围成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又都是正方体的棱长。用棱长乘棱长先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来乘6就可以了,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x棱长x6,也可以写成棱长的*方x6。我们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3.这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4.这是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师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3.练习解答例1.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4.巩固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

  列式:43+42.52+32.52

  (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正方体的表面积】

  1.教师提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例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96

  =54(*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54*方厘米.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

  教师明确: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巩固练习:一个正方体的面积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反馈.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 =48(*方分米)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五、课后作业 .

  1.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铁皮?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4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合作活动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

  师:你们快要毕业了,我们班级陈艾菲的妈妈为我们班级的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是一本长方体的相册,里面有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照片。

  多媒体:相册

  师:我想将这份特别的礼物也送给学校的领导,你们觉得我这个提议怎么样?我打算先将这份礼物包装一下,那我得准备一张多大的包装纸呢?

  2、引题

  师: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板书: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实践操作,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什么有关呢?

  多媒体:已知这本长方体的相册长是30厘米,宽是28厘米,高是5厘米,包装这样一本相册,至少要多少包装纸?

  师:小组可以先讨论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纸上,贴到黑板上来。

  2、分组合作进行计算。

  3、 小组讨论并把算式贴在黑板上:

  方法一:30282+3052+2852

  方法二:(3028+305+285)2

  4、在完整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注意写解,单位。

  5、 小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根据总结,演示多媒体)

  6、练习:

  师:老师的难题解决了。那你们昨天不是回家测量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长、宽、高,现在你们给同桌求它的表面积好吗?注意只列式不计算。

  出示几份学生计算物体的表面积:

  (1) 餐巾纸盒

  问:求餐巾纸盒的表面积有什么用呢?

  (2)大橱

  问:求大橱的表面积有什么用呢?

  7、出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什么问题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8、这里有个长方体,看看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

  a.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2)给一个长和宽都是1米、高是3米的长方体木箱的表面喷漆,求喷漆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

  a.(11+13+13)2

  b. 112+134

  c、112+143

  问:那2、3、两个算式有什么道理呢?小组可以先讨论讨论。

  师:先说说112+134有什么道理?

  (多媒体演示)

  生:112求的是上下底的面积,因为上下底是正方形,所以其余4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就用13先求出一个面,再4求出4各面的总面积

  师:那112+143有什么道理呢?

  生:112求的是上下底的面积,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14就是4个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长,3就是大长方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4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

  a. 444

  b. (44+44+44)2

  c. 446

  问:为什么第3个答案也是正确的?

  (多媒体演示)

  9、问: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本领?

  完整板书:和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五(1)班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4分米,宽1.5分米,高2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的成吗?

  (小组讨论)

  生:计算的结果是能做成的

  生:66=36(*方分米)

  (41.5+42+21.5)2=34(*方分米)

  师:铁皮的面积是36*方分米,书箱的表面积是34*方分米,看来是够的,那老师就开始做了。

  (教师演示)

  问:不够了,为什么会不够呢?

  问:那怎么办?

  生:把旁边多余的切下来移到左面这里,用焊接的方法拼起来。

  师:由于我们所用的材料是白铁皮,所以我们可以用焊接的方法拼,那在怎样的情况我们做不成需要的物品了呢?

  师:所以在制作物品的过程中,还不能单看表面积的大小是否合适,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种种因素,我们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生搬硬套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课后拓展练习:

  多媒体出示:一个火柴盒

  问:如果用纸板做一个这样的火柴盒,我们该怎样知道至少要多少纸板呢?可以怎样计算?

  师:我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请同学们课后来解决好吗?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解决。明天上课时我们来作交流。

  五、 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6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校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纸板。

  练一练:(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2?(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选作订正样题。)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

  4×3+4×2.5×2+3×2.5×2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教师:用棱长来表示它的表面积。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1、口答课本 P27:1。

  2、计算课本P27:2。(各请两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3、口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

  (2)一个棱长 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2、作业:课本P27: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8

  设计说明

  本节课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通过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教学设计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跨越,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在把长方体的展开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

  2、以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展开长方体,展示出6个面。通过对比长方体与其展开图,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掌握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手工课上,同学们要做一个长方体包装盒,老师提出了制作要求: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学生交流)

  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开始,创造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出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启发引导,探究新知

  1、建立长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课件出示长方体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提出探究问题。

  ①把这个长方体纸盒展开后,在展开图上你能找到长方体纸盒的各个面吗?

  ②你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展开后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2)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展开长方体纸盒并做好标注。

  (3)学生展示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说明每个长方形与原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方法一 全部拆开,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方法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方法三 把长方体纸盒的6个面剪成上、下面和4周三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长方体展开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为下面探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作铺垫。

  2、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做一个这样的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单位:cm)

  (2)理解概念。

  ①思考:求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就是求什么。(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②呈现概念: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3)探究算法。

  ①思路点拨:求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也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②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③算法展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9

  教材分析:

  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1先引导学生明确,要知道至少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然后根据所给出的微波炉包装箱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想出每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算。然后,再列出计算表面积的式子,让学生计算。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面的面积怎样算,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自己计算。

  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例如,制作没有盖的鱼缸、木箱或铁桶,粉刷房间的墙壁等,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应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教材通过教科书第34、35页的“做一做”加以说明,并且在练习中也适当加强了这方面的练习。

  由于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来确定各个长方形面的长和宽,对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材在练习六中采取分步走的办法,逐步使学生掌握。第1题,先练习求一个指定面的面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直观图所给的条件,逐步弄清计算的是哪个面的面积,这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哪些面的面积相等,进而逐步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礼品盒、包装纸、小纸盒、剪刀、火柴盒、尺子等。

  教学方法:

  加强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借助于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与教材中例4和“试一试”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分为哪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

  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的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交流中明确:求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6个面的面积之和?

  (3)指名回答是怎样列式的,并相机板书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要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板纸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出示‘‘试一试’’)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刚才我们在求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题中的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并要求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求表面积的根据。

  4、做练习四第5题。

  让学生根据表中列出的各组数据对每一个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作出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人表中。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时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阅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合作活动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

  师:你们快要毕业了,我们班级陈艾菲的妈妈为我们班级的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是一本长方体的`相册,里面有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照片。

  多媒体:相册

  师:我想将这份特别的礼物也送给学校的领导,你们觉得我这个提议怎么样?我打算先将这份礼物包装一下,那我得准备一张多大的包装纸呢?

  2.引题

  师: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板书: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 实践操作,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什么有关呢?

  多媒体:已知这本长方体的相册长是30厘米,宽是28厘米,高是5厘米,包装这样一本相册,至少要多少包装纸?

  师:小组可以先讨论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纸上,贴到黑板上来。

  2. 分组合作进行计算。

  3. 小组讨论并把算式贴在黑板上:

  方法一:30282+3052+2852

  方法二:(3028+305+285)2

  4. 在完整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注意写解,单位。

  5. 小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根据总结,演示多媒体)

  6. 练习:

  师:老师的难题解决了。那你们昨天不是回家测量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长、宽、高,现在你们给同桌求它的表面积好吗?注意只列式不计算。

  出示几份学生计算物体的表面积:

  (1) 餐巾纸盒

  问:求餐巾纸盒的表面积有什么用呢?

  (2)大橱

  问:求大橱的表面积有什么用呢?

  7. 出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什么问题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8. 这里有个长方体,看看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

  a.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2)给一个长和宽都是1米、高是3米的长方体木箱的表面喷漆,求喷漆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

  a.(11+13+13)2

  b. 112+134

  c.112+143

  问:那2、3、两个算式有什么道理呢?小组可以先讨论讨论。

  师:先说说112+134有什么道理?

  (多媒体演示)

  生:112求的是上下底的面积,因为上下底是正方形,所以其余4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就用13先求出一个面,再4求出4各面的总面积

  师:那112+143有什么道理呢?

  生:112求的是上下底的面积,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14就是4个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长,3就是大长方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4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

  a. 444

  b. (44+44+44)2

  c. 446

  问:为什么第3个答案也是正确的?

  (多媒体演示)

  9.问: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本领?

  完整板书:和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五(1)班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4分米,宽1.5分米,高2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的成吗?

  (小组讨论)

  生:计算的结果是能做成的

  生:66=36(*方分米)

  (41.5+42+21.5)2=34(*方分米)

  师:铁皮的面积是36*方分米,书箱的表面积是34*方分米,看来是够的,那老师就开始做了。

  (教师演示)

  问:不够了,为什么会不够呢?

  问:那怎么办?

  生:把旁边多余的切下来移到左面这里,用焊接的方法拼起来。

  师:由于我们所用的材料是白铁皮,所以我们可以用焊接的方法拼,那在怎样的情况我们做不成需要的物品了呢?

  师:所以在制作物品的过程中,还不能单看表面积的大小是否合适,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种种因素,我们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生搬硬套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课后拓展练习:

  多媒体出示:一个火柴盒

  问:如果用纸板做一个这样的火柴盒,我们该怎样知道至少要多少纸板呢?可以怎样计算?

  师:我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请同学们课后来解决好吗?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解决。明天上课时我们来作交流。

  五、 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校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纸板。

  练一练:(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2?(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选作订正样题。)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

  4×3+4×25×2+3×25×2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教师:用棱长来表示它的表面积。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1.口答课本 P27:1。

  2.计算课本P27:2。(各请两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3.口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

  (2)一个棱长 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2.作业:课本P27: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3.这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4.这是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正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师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3.练习解答例1.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4.巩固练习.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

  列式:43+42.52+32.52

  (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正方体的表面积】

  1.教师提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例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96

  =54(*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54*方厘米.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

  教师明确: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巩固练习:一个正方体的面积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反馈.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 =48(*方分米)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五、课后作业 .

  1.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铁皮?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5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6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一个,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计算一些物体的表面积。如粉笔盒需要多少纸皮?教室的四面墙壁需要土上多少涂料?装修房子要贴上多少瓷砖?这些都需要计算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演示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面积怎么样?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将自己准备的盒子量出长、宽、高,沿一条棱剪开,得到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将展开后图形的每个面标上“上、下、前、后、左、右”。

  我们把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加起来就叫做它的表面积。

  3、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1: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读题,如图。

  3cm

  5cm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上、下面变粉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前、后面变黄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左、右面变绿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7×5×2+ 5×3×2+ 7×3×2

  上下两面前后两面左右两面

  面积的和面积的`和面积的和

  学生计算其结果。

  4、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要求学生自己做,待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订正。

  (7×5 + 5×3 + 7×3) ×2

  上面面积 前面面积 左面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而第二种更简便些。

  引导学生概括,推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长×宽+长×高 +宽×高)×2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算一算 18页

  2、试一试 .

  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漆部分的总面积是多少?

  3、讨论: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4、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第一种:7×5×2+5×3×2+7×3×2

  =70+30+42

  =142(*方厘米)

  第二种:(7×5+5×3+7×3)×2

  =71×2

  =142(*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2*方厘米硬纸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校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纸板。

  练一练:(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2?(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选作订正样题。)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

  4×3+4×2.5×2+3×2.5×2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教师:用棱长来表示它的表面积。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1、口答课本 P27:1。

  2、计算课本P27:2。(各请两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3、口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

  (2)一个棱长 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2、作业:课本P27: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8

  设计说明

  本节课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通过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教学设计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跨越,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在把长方体的展开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的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

  2、以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展开长方体,展示出6个面。通过对比长方体与其展开图,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掌握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手工课上,同学们要做一个长方体包装盒,老师提出了制作要求: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学生交流)

  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开始,创造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出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启发引导,探究新知

  1、建立长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课件出示长方体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提出探究问题。

  ①把这个长方体纸盒展开后,在展开图上你能找到长方体纸盒的各个面吗?

  ②你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展开后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2)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展开长方体纸盒并做好标注。

  (3)学生展示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说明每个长方形与原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方法一 全部拆开,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方法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方法三 把长方体纸盒的6个面剪成上、下面和4周三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长方体展开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为下面探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作铺垫。

  2、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做一个这样的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单位:cm)

  (2)理解概念。

  ①思考:求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就是求什么。(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②呈现概念: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作它的表面积。

  (3)探究算法。

  ①思路点拨:求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也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②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③算法展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9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盒子一个,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有效铺垫

  师:最近我们新认识了长方体,你还记得长方体的特征吗?(重点板书:长方体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

  二、寻找联系

  引入新知

  1、同学们手中也有一个相同的长方体,你能在它的表面上对应六个面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吗?(试一试,并指名指一指)

  2、同学们手中的纸盒是我刚买回来准备装小礼物用的,那么他们厂家做这样一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硬纸板呢?求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纸板其实就是求什么?(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其实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展示)板书:长方体的表面积。

  4.想要知道所有面的面积和,首先我们要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你们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吗?先自己尝试独立说一说。开始。

  5.看来大家都很有信心的样子,把你的发现再说给同桌听一听。开始。你能发现它们的长和宽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吗?

  6.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老师帮帮你。这是前面长方形的长,这是宽。下面和上面相同。这是左面长方形的长,这是宽。谁能到前面再来说一次。

  7.其实啊,这六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着奇妙的关系,我很想知道哪个小组能最先找到,找到了请马上坐好。预备,开始!谁能到前面来说说?后面和前面?是一样的。(说左面 和上面都会提示对面)

  8.看来大家的空间感都很强!嗯,现在我像昨天一样把长方体展开,现在大家来看大屏幕,这是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谁能结合这个展开图再来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9.那大家现在可以计算出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吗?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还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现在不知道手中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怎么办?测量。对,现在同桌两个人合作,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用铅笔标到盒子上。测量并记录结束请马上做好。

  10.谁来说说你们的测量结果?长12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和他测量的数据相同的请举手,嗯,大家测量得真准确。知道了长宽高,那我们现在就,动手来计算一下,制作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硬纸板,注意计算过程中要准确。开始。

  11、 大家算出来了吗?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列式。

  12、全班交流与汇报。 (找到不同类型的方法,写黑板上。)这是我看到两个同学的不同方法,和这个同学方法相同的请举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为什么这样列式。

  谁和这个同学的方法相同,你又是怎么想的?谁能来说说你的想法?

  13、根据孩子们的列式,进行总结。

  方法一:6个面面积相加

  方法二:计算3个面的面积×2,依据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特点。

  方法三:计算三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14、这几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谁能根据这个式子能说说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等于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巩固练习

  1、 洗衣机厂家想要定包装箱,想请我们帮忙算出一个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大家一定要算仔细,可不能给厂家算错了。看大屏幕。出示课本第17页练一练第二题,引导学生完成。

  2、 课本17页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五、总结: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8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8页“试一试”。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

  3、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4、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5、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5题。

  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6、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知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在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媒体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棱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师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

  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3.练习解答。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校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纸板。

  练一练:(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2?(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选作订正样题。)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

  4×3+4×25×2+3×25×2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教师:用棱长来表示它的表面积。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1.口答课本 P27:1。

  2.计算课本P27:2。(各请两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3.口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

  (2)一个棱长 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2.作业:课本P27: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4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一个,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计算一些物体的表面积。如粉笔盒需要多少纸皮?教室的四面墙壁需要土上多少涂料?装修房子要贴上多少瓷砖?这些都需要计算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演示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面积怎么样?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2、将自己准备的盒子量出长、宽、高,沿一条棱剪开,得到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将展开后图形的每个面标上“上、下、前、后、左、右”。

  我们把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加起来就叫做它的表面积。

  3、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1: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读题,如图。

  3cm

  5cm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上、下面变粉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前、后面变黄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左、右面变绿色并闪动,学生填空,长__,宽__,面积__。

  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7×5×2+ 5×3×2+ 7×3×2

  上下两面前后两面左右两面

  面积的和面积的`和面积的和

  学生计算其结果。

  4、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要求学生自己做,待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订正。

  (7×5 + 5×3 + 7×3) ×2

  上面面积 前面面积 左面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而第二种更简便些。

  引导学生概括,推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长×宽+长×高 +宽×高)×2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算一算 18页

  2、试一试 .

  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漆部分的总面积是多少?

  3、讨论: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4、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第一种:7×5×2+5×3×2+7×3×2

  =70+30+42

  =142(*方厘米)

  第二种:(7×5+5×3+7×3)×2

  =71×2

  =142(*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2*方厘米硬纸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5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6个面。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或正方体各自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发现。

  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感知了表面积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长方体牙膏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猜测质疑,引入新课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想法,从而主动探究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感受表面积的意义。

  (1)把长方体牙膏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①长方体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

  ②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明确: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

  (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剪开并展开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意义。

  2、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预设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议一议。

  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

  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

  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

  (3)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6

  教学内容: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同学们,学校利用这个假期同学们休息的时间,要对我们的教室进行从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进行了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如下:

  1. 每个教室的长8米,宽5米,高3米;

  2. 每个教室要对四壁和屋顶进行粉刷;

  3. 每个教室门窗的面积共20*方米;

  4. 每个教室要粉刷三次;

  5. 第一次粉刷每*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 我校共有 个教室需要粉刷。 你能根据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帮助校方计算出应该买多少涂料吗? (揭示课题)

  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表面积?

  生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们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3: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

  [用与实际相联系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这也正是符合了心理学中:教学过程始终是伴随着学生的情绪,并且智力活动也受其极大的影响的论点。在良好的情景创设下,学生学习十分容易地投入。]

  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1.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 (学生操作) 我们将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出示学生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2)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得到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由于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就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也不同,因此会有多种展开图,至于有哪几种展开图之一知识在二年级下的学习中已经解决,教师不需要展开。]

  2. 组内交流,发表见解;

  (1)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2)它们的形状都相同。

  (3)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3. 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1)想一想可以怎么求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先求出1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2)请你试着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

  注意:先测量棱长的尺寸,再计算,取整厘米数。 (学生计算) 看书巩固,掌握方法; 刚才我们计算的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呢?书上有具体的介绍,请打开书,翻到P39,看书回答: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的观察,自主探究,得出了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的结论。最后通过看书规范自己的结论。]

  四、巧加点拨,学而致用

  1、追随上知,质问质疑

  拿出手中的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表面积,说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知道它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吗?

  2、迁移知识,灵活运用

  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3、组际交流,发表见解

  4、看书小结,掌握方法

  请打开书,翻到P40,看书回答: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5、引用方法,灵活解答

  算一算你同桌手中长方体的表面积。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7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校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我们再从立体图形上看一看。(用电脑动画软件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图像要验证相对的面相等,展示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

  教师: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或学生板书,同时其余同学填书上。)

  解法1:6×5×2+6×4×2+5×4×2

  =60+48+40

  =148(厘米2)

  解法2:(6×5+6×4+5×4)×2

  =(30+24+20)×2

  =74×2

  =148(厘米2)

  答:至少要用148厘米2纸板。

  练一练:(投影片)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米2?(请几位同学用投影片做,选作订正样题。)

  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

  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

  4×3+4×2.5×2+3×2.5×2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一个面的面积乘以6。

  教师:用棱长来表示它的表面积。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1、口答课本 P27:1。

  2、计算课本P27:2。(各请两位同学用投影片写,集体订正。)

  3、口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角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

  (2)一个棱长 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2、作业:课本P27: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了学生实物操作,观察*面图、立体图的动画演示,其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上两个台阶,其一是由看实物到看立体图,其二是由知道了长、宽、高就能想象出实物图形,这样既使学生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盒子一个,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有效铺垫

  师:最近我们新认识了长方体,你还记得长方体的特征吗?(重点板书:长方体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

  二、寻找联系

  引入新知

  1、同学们手中也有一个相同的长方体,你能在它的表面上对应六个面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吗?(试一试,并指名指一指)

  2、同学们手中的纸盒是我刚买回来准备装小礼物用的,那么他们厂家做这样一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硬纸板呢?求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纸板其实就是求什么?(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其实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展示)板书:长方体的表面积。

  4.想要知道所有面的面积和,首先我们要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你们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吗?先自己尝试独立说一说。开始。

  5.看来大家都很有信心的样子,把你的发现再说给同桌听一听。开始。你能发现它们的长和宽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吗?

  6.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老师帮帮你。这是前面长方形的长,这是宽。下面和上面相同。这是左面长方形的长,这是宽。谁能到前面再来说一次。

  7.其实啊,这六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着奇妙的关系,我很想知道哪个小组能最先找到,找到了请马上坐好。预备,开始!谁能到前面来说说?后面和前面?是一样的。(说左面 和上面都会提示对面)

  8.看来大家的空间感都很强!嗯,现在我像昨天一样把长方体展开,现在大家来看大屏幕,这是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谁能结合这个展开图再来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9.那大家现在可以计算出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吗?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还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现在不知道手中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怎么办?测量。对,现在同桌两个人合作,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用铅笔标到盒子上。测量并记录结束请马上做好。

  10.谁来说说你们的测量结果?长12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和他测量的数据相同的请举手,嗯,大家测量得真准确。知道了长宽高,那我们现在就,动手来计算一下,制作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硬纸板,注意计算过程中要准确。开始。

  11、 大家算出来了吗?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列式。

  12、全班交流与汇报。 (找到不同类型的方法,写黑板上。)这是我看到两个同学的不同方法,和这个同学方法相同的请举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为什么这样列式。

  谁和这个同学的方法相同,你又是怎么想的?谁能来说说你的想法?

  13、根据孩子们的列式,进行总结。

  方法一:6个面面积相加

  方法二:计算3个面的面积×2,依据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特点。

  方法三:计算三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14、这几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谁能根据这个式子能说说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等于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巩固练习

  1、 洗衣机厂家想要定包装箱,想请我们帮忙算出一个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大家一定要算仔细,可不能给厂家算错了。看大屏幕。出示课本第17页练一练第二题,引导学生完成。

  2、 课本17页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五、总结: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 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长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教师强调面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

  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非常感兴趣,做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

  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问什么?

  师生共议研究课题:

  (1)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展开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围成长方体的是6个长方形。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展开后6个面的总面积。

  师归纳后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表面积,那么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粘合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做纸盒所需要的面积。

  生:要知道做这个纸盒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 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没有数据。

  师课件出示数据,引导学生把数据放到长方体相应的位置。

  2.探究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又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条件呢?

  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长和宽的关系: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高)和(宽)。

  3、尝试计算

  问:现在你能求出做这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吗?

  学生尝试计算,出示活动要求:

  (1) 小组讨论,想办法求出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2) 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问

  学生板演后说明想法:

  生1:我先用30x10求出上面的面积,因为上下面的面积相同,所以再乘2就是上下面的面积;用30x15求出前面的面积,再乘2就得出了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15x10求出右面的面积,再乘2,就是左右两个面对面积,然后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先求出上面、前面、左面3个面的面积,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再乘2就求出6个面个的面积。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准确性。

  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汇报结论。

  指两生把板书上的数字换成对应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4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多媒体出示: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尝试计算,指生汇报并说明想法,引导学生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四,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课件出示“我会选”,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件出示“说一说”,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运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3、课件出示“聪明的你”,引导学生注意:

  (1)在处理长方体(正方体)实际应用时,要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一定是6个面);

  (2)计算时,关键是找准数据。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汇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课件出示“攀登高峰”,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时应考虑几个面,问题课后讨论完成。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教师节,笑笑为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她想给它进行包装,到底要买多大的包装纸才够而且又最省纸呢?这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师:那么怎样求这6个面的面积呢?

  拿出你准备的纸盒,剪一剪,看一看,能发现什么?(可以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发现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发现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包装纸的面积。)学生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是多少?

  老师沿着棱把这个纸盒剪开,请大家帮老师算算,看你能算出它哪个免得面积?是多少?(指名汇报)

  同学们说的真好。你能把下面表格填上吗?看谁又快又对。

  师: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小组内讨论以下。(师出示课件)

  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等,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把一个正方体展开,怎么求它的表面积?(讨论)课件演示

  什么叫表面积呢?

  1、教师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宽;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高;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高乘宽、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十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习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

  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

  2练习十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

  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3、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它得基本特征,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4:拿着长方体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简析: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简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简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独立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简析:此环节是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简析: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物品,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智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了数学的本来面目。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析:归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

  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这个案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获得了成功得体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抽纸,长方体通风管模型。学生自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呢?

  (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师最后根据学生的口答小结。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问: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前、后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左、右面的面积呢?

  学生口答,课件及时反馈。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底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件依次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逐个提问。课件及时反馈。

  3、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第一个是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第二个是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

  第三个是正方体。

  先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三、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的基础练习。

  (1)出示一组物体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能计算这些物体的什么,实际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想好以后,与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计算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的玻璃面积。

  先审题:要求玻璃面积,实际是求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

  再口答算式,并计算。

  (3)计算火柴盒内盒和外盒的面积。

  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火柴盒内盒面积(5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下面一个面的面积=6×1×2+4×1×2+6×4=44(*方分米)

  火柴盒外盒面积(4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6×1×2+4×1×2=20(*方分米)

  (4)选择题

  (1)1、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0、2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方米的铁皮?()

  A、0、2×2、5×50

  B、0、2×0、2×2、5×50

  C、0、2×2、5×4×50

  还可以怎样计算?

  展示长方体通风管展开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帮助学生思考。

  还可以列式为:0、2×4×2、5×50

  (2)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在这个游泳池四壁及底面贴上瓷砖,要贴多少*方米?()

  A、20×10+(20×2+10×2)×2

  B、20×10+20×2+10×2

  C、(20×10+20×2+10×2)×2

  (3)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在它的顶点处切下一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表面积和原来相比()。

  A、减少了

  B、不变

  C、增加了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方厘米。

  A、6B、48C、24

  (5)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那么它的表面积扩大()倍。

  A、3B、6C、9

  (6)把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减少()面的面积。

  A、1B、2C、3

  2、拓展练习。

  (1)学校大门前有6级台阶,每级台阶长6米,宽0、4米,高0、2米。6级台阶一共占地多少*方米?给这些台阶上铺地砖,至少需要铺多少*方米地砖?

  (2)设计包装纸。

  a、把两包抽纸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

  b、把四包抽纸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省多少*方厘米?

  3、思考题。

  下图表示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书第18页)

  (1)从上面、正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试着画一画。

  (2)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3)在这个物体上添加同样大的正方体,补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至少是多少*方厘米?

  四、课堂作业

  1、小区大门前有8级台阶,每级台阶长5米,宽0、4米,高0、2米。

  (1)8级台阶一共占地多少*方米?

  (2)给这些台阶上铺地砖,至少需要铺多少*方米地砖?

  2、一间教室长8米,宽70分米,高40分米,现在要粉刷顶面和四面墙壁,门窗和黑板面积一共是30*方米。

  (1)粉刷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2)如果每*方米需工料费1、5元,粉刷工料费共需多少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建立表面积概念。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在观察对比中,得到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运用公式实际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求法探究。

  2、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中长宽,长高,宽高呈现后,能够清晰的知道它们分别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长方体盒、正方体盒、桔子、长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研究过程:

  一、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表象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每*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12条棱都相等)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建立表面积概念,认识表面积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或最想了解什么?

  2、生交流:什么是表面积?

  怎样求表面积?

  求表面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表面积和以前所学的面积有什么不同?

  3、师拿一桔子;提出:你知道桔子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吗?

  生摸一摸,说一说。

  4、师: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里,那正方体呢?

  5、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三、探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师:我们知道什么是表面积,如何来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小组内两两合作,把你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思路与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师在小组间巡视)

  2、生交流汇报各种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交流比较各种求法,继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汉字与字母公式表示)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2(ab+ah+bh)

  4、课件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

  表面积方法的研究过程。

  5、生总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含字母)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四、基本反馈练习

  1、计算一香皂盒的表面积

  师:老师手里这个盒子的长为10cm,宽为7cm,高为3cm,

  请你计算这个盒的表面积。

  生试做,并指生上台板演

  2、课件出示(三个立体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3、生在实物投影仪前讲解交流。

  五、解释应用(课件出示题目)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铁皮?

  a、生交流思路

  b、列式。

  2、一正方体无盖木箱,棱长5分米,这一箱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a、生试做

  b、交流思路

  3、一间长8米,宽6米,高4米教室,门窗面积是15*方米,要粉刷四壁和房顶面,粉刷面积是多少*方米?

  a、小组内交流思路

  b、全班交流解题策略

  c、生计算

  3、谈收获或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交流,你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

  反思:本着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体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诚心诚意的让学生做主人,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通过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环境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幸福的主人,使孩子们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本着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大的框架。

  框架一:从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重建长方体、正方体表象,为解决本解决本节课的知识搭建一个前台。

  框架二:建立表面积概念

  在提供实物这一材料下,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框架三: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深刻建立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两两合作,由已建立的知识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并从中比较,选择出较简捷的方法,继而得到公式,由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研究透彻后,轻松的得出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框架四:巩固练习

  公式得出后的基本应用,通过老师手中香皂包装盒表面积的计算,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

  框架五:解释应用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并在应用中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质量,由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提升练习的设计,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审题意识及习惯的养成,并使孩子们体悟到遇到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而又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

  框架六:谈本节课的收获

  孩子们从知识目标上谈,同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谈自身的体会与收获,对数学这一许多人认为枯燥的学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孩子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特别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面图去求,更可贵的是有的孩子能够想到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再加上、下两面面积的方法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另外,孩子们语言的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手拿学具示范时动作落落大方,谈体会与收获时精彩的发言给老师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同时,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遗憾的地方,例如: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生成情况较多,在处理时由于教学艺术的欠缺,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从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同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与问题。做为教师,课堂上当孩子们在热烈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调控与把握,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时,要适时的把学生拉回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使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上的数学思维都得以发展与提升。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它需要经验的积累,特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这需要历练与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对教材深钻,准确的把握,因为这正是教学艺术的来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3、想一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6个面)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有关这6个面的一些知识、

  三、教学新课、

  (一)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

  “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做)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教师明确: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

  1、这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2、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每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分组讨论、

  解法(一)

  6×5×2+6×4×2+5×4×2

  = 60+48+40

  = 148(*方厘米)

  解法(二)

  (6×5+6×4+5×4)×2

  =(30+24+20)×2

  = 74×2

  = 148(*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之和;前后面的面积之和;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将解法(一)改变成解法(二)、

  四、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铁皮?

  五、课堂小结、

  通过解答例1和做一做,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六、课后作业、

  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2、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1)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2)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3)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3)通过练习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

  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二、变式练习探索本质

  课件出示图片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

  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

  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题目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方米?

  2.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方米?

  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3.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方米?

  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

  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4.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方米?

  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

  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地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再解决有关题目地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三、检测练习巩固强化

  这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是出现的5种列式方法,请同学们当当小老师,判断对还是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意见,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橡皮擦的外包装长3厘米、宽2厘米、高0.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包装至少要用硬纸多少*方厘米?

  (1)3×2×2+2×0.5×2()

  (2)(2×0.5+3×0.5)×2+5×2()

  (3)3×2×2+3×0.5()

  (4)(3×2+3×0.5)×2()

  (5)(2+0.5)×2×3()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三、综合练习发展提高

  同学们真不错,不仅能自己准确找到求哪些面的面积,还会对同学的错误进行判断说理,那你能够用你地本领解决下面地问题吗?

  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要给美术室重新装修,美术室长8米,宽6米,高4米。

  1.工人叔叔给美术室的地面铺上地砖,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2.如果每*方米用4块地砖,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块地砖?

  3.粉刷教室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0*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4.如果每*方米用涂料0.25千克,至少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独立完成→小组中进行互评、说理→选取代表说说小组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准确地运用方法列式计算以外,还要考虑生活地实际情况,才能够合理地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9

  闫慧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说明: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例3。

  三、鱼缸的制作问题: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四、(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五、练习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 题。

  (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课后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让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示例5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方分米?

  1、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提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 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1. 练习四第7题 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 练习四第8题 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 练习四第9题 帮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方米)。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方米)。

  4. 练习四第10题 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第33~34页例题1及P36,T1~3)

  教学目标:

  ① 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 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③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预习教材第33~34页例题1。

  2、同伴合作,一个人准备纸盒正方体,一个人准备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长、宽和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3、把各自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是什么形状,并标好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面。

  4、思考: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5、练习:

  观察下面纸箱

  二、展示汇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2、交流汇报。

  (1)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观察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的形状。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预习的两个问题:

  A、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教师注意订正。

  B、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小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齐读概念后,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下面这个纸盒的表面积要怎么求呢?

  前后两个面:长0.7m宽0.4m,面积是0.7×0.4=0.28m

  左右两个面:长0.5m宽0.4m,面积是0.5×0.4=0.2m

  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

  0.7×0.5×2+0.7×0.4×2+0.5×0.4×2

  =0.35×2+0.28×2+0.2×2

  =0.7+0.56+0.4

  =1.66m

  或者:

  (0.7×0.5+0.7×0.4+0.5×0.4)×2

  =(0.35+0.28+0.2)×2

  =0.83×2

  =1.66 m 答:至少要用1.66 m 硬纸板。

  (2)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2、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3、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巩固练习。

  完成P34“做一做。”学生独立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没有底面”是什么意思?讲评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0.75×0.5”没有乘以2?

  五、检测、反馈:

  (一)完成P36练习六T1~3。

  2、选择:

  (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A、 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3、给一个长和宽都是 1米、高是3米的长方体木箱的表面喷漆,求喷漆面积的正确算式是()。(学生讨论)

  A、(1×1+1×3+1×3)×2

  B、1×1×2+1×3×4

  C、1×1×2+1×4×3

  讨论得出:底面周长×高=4个侧面的面积

  4、思考题:

  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另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猜测导入

  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谈话: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做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

  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导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引导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2)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解法一:6×5×2+6×4×2+5×4×2=60+48+40=148(*方厘米)

  解法二:(6×5+6×4+5×4)×2=(30+24+20)×2=74×2=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的硬纸板。

  (3)比较小结: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体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应的长和宽)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正方体纸盒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组织交流反馈。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我们在求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由此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练一练”以及练习四第一、二、五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概括性的语言说一说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四第三、四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1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1

  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师通过切开一个长3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和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看看它们各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教师采用了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实验,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教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如,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切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给了学生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正是正确把握了本册教材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2

  通过一段时间对微课的了解以及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运用微课进行学习和复习,我设计了一堂关于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展示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我在网上搜来的成功微课运视频,将长方体的形成过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兴趣浓厚、理解起来简单明了。在此基础上,教学中进一步通过动画引入正方体体积计算,学起来浅显易懂。学完微课,我设计了师生通过解决“你学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在回顾交流中掌握了教学重点,通过解决“你还有哪些困惑”这个问题,师生在探索讨论中突破了教学难点。经过课后检测分析,教学效果特别不错。

  虽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通过展示课,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怎样运用微课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为下 一步的改进提供真实有力地素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3

  作为仅有两年教龄的新老师,我总感觉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具体有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正,我却不是很清楚。这次磨课过程中,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教学建议,很细致也很有效,而且我自己也更注重自我反思了,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中,难点是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所以我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怎样顺利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推导出公式。第一次课中,因为做完实验没有要求学生观察、思考有什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能发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长、宽、高对应的关系,所以公式的推导有点突兀;第二次课中,我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先叫学生观察了,但是我引导学生说发现的时候,引导得不够具体到位,学生不知道我的意图,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显得有些单薄;第三次课中,我把复习当中的数小正方体的个数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这个内容的PPT课件改成了循序渐进的,先是出示一排,学生数完后,在此基础上出示两排的,引导学生说出“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最后出示三层的,引导学生说出“总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这样学生的思路非常清晰,对这个公式理解深刻,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学生的实验和讨论都很充分,所以公式推导得很顺利。但是有点不足的是,我没有分步骤及时板书,而是等到公式都出来后才板书,没有体现课堂的生成资源。

  在练习方面,第一次课我设计的练习大部分偏难,特别是最后一道练习,涉及容积的内容,应该在学习完容积之后才能做的。而且我的设计大部分参考了《黄冈小状元》里面的练习类型,想着课堂上练习了,学生做当天的作业会比较顺利,没有考虑到这些练习是否应该在第一节新授课出现。通过这次的磨课,我以后设计练习的时候会更加注重练习与课程的紧密联系和练习的层次。

  在学生的状态方面,老师们反映学生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我觉得问题在于我*时的教学习惯,比较少安排学生合作讨论,而且对孩子们的评价比较单一,没有及时鼓励和奖励。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多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手段,对于积极发言的孩子除了口头表扬,还要统计次数,及时奖励。

  在我个人教学状态方面,第一次课用的班级不是我自己教的班级,但是我反而比较放得开,一是因为第一次课的教学设计是完全由我自己设计的,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无知者无畏吧,所以上得比较轻松。第一次课后,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就尽量按照大家的建议修改自己的设计,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我上课的时候总想着自己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越想越紧张,反而上得不好。通过这次课,我明白了,对于大家的建议我要懂得取舍,要把它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为了采纳建议而不管自己能不能利用好。另外,我觉得通过这次磨课,我开始学着放下自己的心理负担,课前认真备课,课中投入教学,课后积极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4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之前,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于是,我在教学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时,启发学生联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自己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得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在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时,让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从而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且使他们对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各种柱体体积计算奠定了基础.

  这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学生亲自探究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使他们在交流中各抒己见.为了突出重点,对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的某些结论有的放矢,最终使学生得出了《长方体的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这样教学,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理念.学生在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探索和概括中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书本知识是前人发现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那还是有待发现的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去自觉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这比教师急于下结论要好得多.学生一时不能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起思考,去发现.这时教师绝对不能暗示、替代.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几点缺憾:

  1. 课堂教学略显前松后紧,控制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2. 在评价方面缺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实质性的评价.

  3. 面向全体,关注大多数学生做的不够.一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上大胆交流的意识不强.这是教师关注的不够,应该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也参与近来,与大家一起体验成功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5

  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总结出统一计算公式,并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我认为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2、学生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

  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但学生能不能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发现式的学习,并不那么为大家的行动所接受。我们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不能解决那些连*都会感到困惑的问题?当我们把问题“V=sh这个公式,在实际计算中哪些地方能应用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发现并不如我们所预料的:学生无法解决。但是我相信学生确实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就会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喷涌而出。关键是要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当然,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不能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习?再说,今天给学生留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么,在今后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发展。欲速则不达,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就是常常为了急于求成,造成留给学生要记忆的东西不少,学会思维的东西却不多这一大遗憾吗?

  3、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近日听到有人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这节课,我基本上没有讲,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要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必要的条件,但完全不必为学生准备充分的条件。我们只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渔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6

  在教学前我准备了24个小正方体。上课时我告诉学生这些小正方体的体积是一立方厘米,那么它的棱长是多少呢?学生答一厘米。接着我运用这些小正方体分别摆成不同长宽高的长方体,每摆出一个长方体,就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数出这些长方体各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它的体积是多少?并根据课本上的表格及时做好记录。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三个条件的积与数出来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长方体的体积的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结束后,请代表发言,学生因为在小组内已经进行了讨论、验证,直接就出了正确答案。然后师生共同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归纳出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接着,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趁机提醒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运用如此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他们是由认识*面图形上升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当学生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直接出示了两个立体图形,让学生运用公式求出他们的体积。通过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强化记忆。

  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来推断,接着用推导长方体体积的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不难。实现*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如果让学生自己准备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并观察正方体的数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更直观的明白长乘宽来自一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2.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7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学生动手***作,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说程序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教学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第2课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第3课时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

  (二)***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具体的过程是: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边摆边在表格里记录:长、宽、高和体积

  (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6)利用关系,类推公式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七第1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要注意这道题算式的运算顺序。

  5、拿出课前准备得长方体物体,同桌合作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8

  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于是,我在教学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时,启发学生联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自己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得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在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时,让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从而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且使他们对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各种柱体体积计算奠定了基础。

  这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学生亲自探究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使他们在交流中各抒己见。为了突出重点,对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的某些结论有的放矢,最终使学生得出了“《长方体的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这样教学,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理念。学生在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探索和概括中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书本知识是前人发现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那还是有待发现的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去自觉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这比教师急于下结论要好得多。学生一时不能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起思考,去发现。这时教师绝对不能暗示、替代。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几点缺憾:

  1。课堂教学略显前松后紧,控制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2。在评价方面缺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实质性的评价。

  3。面向全体,关注大多数学生做的不够。一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上大胆交流的意识不强。这是教师关注的不够,应该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也参与近来,与大家一起体验成功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9

  本课学习之前,孩子们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abh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a3,为了沟通这两个公式之间的联系,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为以后学习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打下基础,本节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即底面积乘高。

  课始我引入了古代数学家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引入:

  西汉末年我国古代数学家编撰了一本不朽的传世名著《九章算术》。这本书共九章,其中一章叫商功章,它收集的都是一些有关体积计算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得底面积,再乘高就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目的是想让孩子们知道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已经明白了怎么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让他们明白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肯定能学得更出色,从而激发孩子们学好数学知识的情感。

  接着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讨论:

  (1)看完这段叙述,你想到什么?

  (2)这段文字中描述的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底面积指的是哪一个面的面积?

  (3)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它与我们今天掌握的计算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4)怎样将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怎样计算?

  这四个问题为孩子们思考、交流并推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统一公式起了一个导航的作用。它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渗透了几何变换的思想方法,也让孩子们感受我国数学的源远流长。

  在第三个问题的交流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掌握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和古代数学家总结出来的底面积乘高进行对比,在交流对比中明白长乘宽或者棱长乘棱长其实就是底面积,之后,在调整中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次对比,使孩子们对原有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重组,使他们对柱体体积计算方法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也为日后学习各种柱体体积奠定了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10

  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师通过切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看看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教师采用了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实验,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教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如,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切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给了学生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正是教师正确把握了本册教材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观念就要实现三个转变: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主改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由以严格遵守常规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本节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1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还可以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能找出其他的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实践表明,只有深入研究、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才能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才可能出现意外的惊喜和美丽的风景。以后教学中我将在课前加大研讨、分析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2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电脑出示饼干盒、木箱)这两个物体大家认识吗?它们分别是什么体?

  生1:饼干盒是长方体。

  生2:木箱是正方体。

  师: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生3: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生4:正方形的6个面的面积相等。

  ……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这两个物体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它们的12条棱共有多长?

  生2:我想知道它们的面积是多少?

  ……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我们今天先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

  1、表面积的意义

  师:那什么叫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拿出饼干盒、木箱)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1:(边摸边说)长方体6个面的和是它的表面积。

  生2:(边摸边说)正方体6个面的和是它的表面积。

  师:(电脑演示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过程)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师:现在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她们的表面积。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物体,你能举例说说它们的表面积吗?

  生1:课本是长方体,它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边说边摸)

  生2:橡皮的6个面的面积和是它的表面积。(边说边摸)

  ……

  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个物体(出示无盖杯子和香皂盒),这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在哪里?谁愿意上来摸一摸。

  (指名学生上来边摸边说)

  师:象这些物体几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2、表面积的计算

  (1)一般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物体的表面积,(拿出1号长方体木块)请同学们猜猜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会和它的什么有关?

  生1:可能和长方体的棱长有关。

  生2:可能和它的长、宽、高有关。

  师:那请大家再猜猜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

  生1:74*方厘米。

  生2:90*方厘米。

  生3:120*方厘米。

  ……

  师: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到底会是多少呢?你们敢自己去探究它的表面积吗?

  生:敢。

  师:真勇敢,那请同学们拿出1号物体独立思考一下,求它的表面积需要测量它的哪几条棱,怎样计算3的表面积,好吗?然后再开始研究,研究时做好记录,完成表格,如果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数据记录计算方法

  长方体长:

  宽:

  高:

  (自主探究)

  师:接下来我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交流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方法,交流结束后各小组准备派两个代表汇报。(生在小组里交流)

  师:各小组准备汇报你们组里的方法,汇报时先说说记录下来的数据,再说说你们是怎样求得它的表面积?

  生1:我们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再算左侧面的面积4×6,再算前面面的面积10×4,因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把3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再把它们的和乘以2,10×6+4×6+10×4(方法一)

  生2:我是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因为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上下面的面积和是10×6×2,再算前面的面积10×4,因为后面的面积和它也相等,所以前后面的面积和是10×4×2,然后算左侧面的面积6×4,右侧面的面

  积和它相等,它们的和是6×4×2,最后把他们加起来是10×6×2+10×4×2+6×4×2。(方法二)

  生3:10×(4+6)×2+4×6×2(方法三)。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3:因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是10×4×2,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是10×6×2,两部分合起来是10×4×2+10×6×2,我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它改写成10×(4+6)×2,再加两个侧面的面积10×(4+6)×2+4×6×2。

  师:你真聪明!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的猜测,我们猜得准吗?

  生:不准。

  师:不过同学们还是很能干,研究出了这么多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的方法,那么,在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生1:我比较喜欢第一种方法。

  生2:我喜欢第三种。

  ……

  (2)特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两个物体的表面积,每个桌上还有两个物体,2号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也是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请你们求出他们的表面积。

  生独立计算后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2号物体,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1:8×5×2+8×5×2+5×5×2。

  生2:(8×5+8×5+5×5)×2。

  生3:8×5×4+5×5×2。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3:因为这个长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是正方形,所以中间4个面就相等,先算出一个面的面积8×5,把它乘以4就可以了,再加上两个侧面的面积5×5×2,就是8×5×4+5×5×2。

  师:这三种方法,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

  生:第三种。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正方体,你是怎样求它的表面积的?

  生1:5×5×6,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可以先算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

  生2:5×5×2+5×5×2+5×5×2。

  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生:第一种。

  师:看来特殊情况下,我们还要灵活处理,可能回有更好的方法。

  ……

  【教学反思】

  1、鼓励大胆猜想,诱发探究意识

  关于猜想,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正确与否,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饼干盒、木箱),要学生说说“对于这两个物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使他们自发地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猜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学生凭借自己直觉和自己的数学实际,提出各种看法,虽然有些“猜想”是错误的,但创新的智慧火花瞬间被点燃,同时一种种不同的猜想又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进行验证的需要。

  2、搭建探究舞台,挖掘思维潜力

  在上面的教学中,在学生独立探究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思考“求长方体表面积需要测量哪几条棱?”“怎样计算他的表面积?”这两个问题,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这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在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在测量棱长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就可计算,而有的学生其实也测量长、宽、高,但他们需要测量6次,也有的学生测量12次。在探索其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是先算上面的面积10×6,因为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所以只用再乘以2,也就是10×6×2+10×4×2+6×4×2,有的是(10×6+10×4+6×4)×2,还有两位学生解决的方法更是出乎意料。在这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活动是自主的,是鲜活生动的,是富有个性和创造的,学生的创造潜力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不仅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3、提供交流机会,实现合作互动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学习内容开放,学习活动自主。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中会有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创设情境以“疑”激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的开始我以问题:

  店员阿姨做一个生日礼物包装盒需要多少包装纸?引入课题,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实物,并讨论。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

  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

  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

  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

  对于今天金校长提出的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

  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如果我在课前有更深入的研究,还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第四种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观念不强,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剪一剪、看一看、比一比 ,自主探究等方式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考虑到班级学生较多,所以活动主要以小组进行。思路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一条线来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如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但是有的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如果我在课前有更深入的研究,还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找出另外的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另外在让学生做当堂检测第三关时,我发现有学生做错了,只是把错题通过投影仪呈现了出来,由于受条件限制,未能结合原题给学生好好评讲,这一点比较遗憾。

  实践表明,只有深入研究、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才能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才可能出现意外的惊喜和美丽的风景。以后教学中我将在课前加大研讨、分析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5

  在这节课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问题。

  一是对于知识的学习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或只停留在一种浅层的认识上,而应该在大量的练习中,让孩子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让孩子们能在知识的认识深度上有一个概括性的想法,能在一般现象中找到问题的本质,让孩子们能自己总结出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并且这种公式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更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体会到问题的内在,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能在不断地学习中自我找寻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是对于孩子们所学习的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我们固然要做到让孩子们去探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们能找到寻找问题的钥匙,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解决一些问题,更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让他们体会到,“至少”的意思,一方面是最少,另一方面怎样才能做到最少,就是每一个面贴的彩纸和这个长方体的这个面的面积相等。

  对于孩子们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也即孩子们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时,不知如何找数据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处,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我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每一步的解题思路,让他们弄清,每一个算式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于公式的总结不是我们最终要寻找的结果,只有我们在理解问题本身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因素,也即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寻个来龙去脉,只有在一种这样的情境中,我们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走上更宽广的学习之路,那种只是死记硬背的方式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早已经不能适应我们自己和学生,只有让学生理解,教师只有在一种不怕耽误工夫的理念中,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得到什么。

  学习是孩子们的事,紧记这一句,我想,我们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去学习,而不是我们包办代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6)

——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篇

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二、认识正方体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

  教学目标

  (一)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二)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教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面积单位

  1米2=100分米2

  1分米2=100厘米2

  厘米2

  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4米=( )分米=( )厘米。(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500厘米=( )分米=( )=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电脑动画图(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1分米3。)

  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为单位,一个一个涂,涂满一排,提问:体积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满十排(一层),提问:体积是多少?一层一层涂,涂满十层(即全部涂上)。提问:体积是多少?

  (10×10×10=1000(厘米3)。)

  教师: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1分米3=1000厘米3

  教师:如果把刚才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米3,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再请学生看一遍电脑动画图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米3=1000分米3。

  教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2)教师:(指黑板板书)这些是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

  2.体积单位的互化。

  (1)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出示例3:(投影) 3.8米3, 0.54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把问题改写成如下形式:(板书)

  8米3=( )分米3

  0.54米3=( )分米3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如何计算?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学生边讨论边试算。然后归纳,老师板书:

  因为1米3=1000分米3,8米3有8个1000分米3,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题同上理)1000×0.54=540,填 540。

  (2)出示例4:(投影片) 3 400厘米3, 96厘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改写成算式:3400厘米3=( )分米3

  96厘米3=( )分米3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学生试算,讨论后,归纳并板书:

  因为1000分米3为 1米3,3400分米3中包含有多少个1000分米3,就有几个米3,列式:3 400÷1000=3.4,填 3.4。

  (第2题同上理) 96÷1000=0.096填 0.096。

  教师:请对比例3,例4,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再小结并板书:

  (例3下面)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例4下面)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换算的方法相同,但进率不同。)

  (3)尝试解下面几题:

  ①2米380分米3=( )米3;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转化?没转化的部分如何办?学生口答后

  再板书:2+80÷1000=2+0.08=2.08,填2.08。

  ②5.34分米3=( )分米3( )厘米3;

  教师: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转化?(板书)1000×0.34=340,填5和340。

  ③3.09米3=( )米3( )分米3。

  请学生直接说出列式和结果。

  老师:从上面三道题的解答中,你们有什么体会?(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外,还要注意审清题中哪一部分需要转化。)

  书面练习:(请4位同学写投影片,集体订正)课本P38做一做和补充题。

  出示例5:(投影) 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请同学们自己解答。老师巡视中可抽选一名先算出立方米,再化为立方分米,和一名直接算出立方分米的同学去板书。集体订正时由同学自己确定哪种算法较好。

  (三)巩固反馈

  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投影片)

  0.5米3=500厘米3( ) 2.6分米3=2米3 60厘米3( )

  (四)课堂总结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在学生总结基础上,将例3,例4后归纳的方法汇集成一个,并板书出来: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7)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3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计算的开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通过演示课件,加强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按照“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总结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

  本节课我创设让学生“想一想”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这一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少纸板”就必须知道长方体纸盒的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及时我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法并把方法与结果记录下来,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巧编练习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归纳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没有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求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优方法)。学生在探讨算法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在学生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到许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的,学生深刻地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为此,我出示了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火柴盒,让学生分别求一求火柴盒的内盒和外盒的表面积,从中使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在求表面积是不能死套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8)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 (菁选3篇)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节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学会学习。

  教法选用:

  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教师主导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把他们真正地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他们主动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引探教学法进行教学。《引探教学法实验研究课题》是引探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核心思想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它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引导、激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内心深处点燃希望的火花,不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尽可能的为学生的探索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机会,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来。

  教学手段:学生动手操作,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说程序

  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第2课时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算哪几个面的面积。第3课时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巧设情境、生活引入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和内在动力。由于数学知识多数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来了各种各样的包装纸盒,新课就由此引出。首先出示两种包装的面巾纸,一种是漂亮的纸盒包装,一般价格都比较贵,一种是软包装的,价格便宜经济实惠,更适合普通家庭使用。但它的外观不太漂亮,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它漂亮起来呢?学生纷纷出主意想办法。1、装在用过的盒子里;2、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大小合适又漂亮的长方体盒子把它装进去。这样就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做成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求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在用学具进行xxx作性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xxx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动手操作,提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让他们通过一系列实践xxx作活动,经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独立自主的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动手展开长方体纸盒,依次标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使学生明确求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表面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在xxx作中建立起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动手量出长、宽、高,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算出表面积,然后向全班汇报。最后归纳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xxx作,真正弄清楚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教师要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突破这一难点问题。

  (2)盒子做好后,想找一些漂亮的包装纸直接包在外面,如果底面不贴,那么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3)试一试:同桌合作求出带来的长方体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并进行汇报交流。

  3、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明确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自己去探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手中正方体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

  4、质疑问难

  四、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在实际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是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学以致用,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世界,去认识身边熟悉的事物。

  (一)书中习题

  (通过有目的的基本练习、巩固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强化了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技能技巧。)

  (二)设计磁带包装

  1、单个包装:同学们为一个磁带盒设计外包装,并把设计方案填写在设计表中。

  2、两盒包装:两盒一套有几种摆放的方式,初步估算一下:哪种最省料,哪种最废料。

  你认为上面三种中哪一种摆放设计外包装最好?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没有其他摆放方式?

  3、课后实践作业:按你喜欢的摆放方式设计并制作出两盒一套的磁带外包装盒,并算出至少要用多少材料。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设计制作盒数更多的磁带外包装,下节课我们进行汇报交流和展示。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5—26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尝试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辅以“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法”等,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探索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新策略。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一个,剪刀一把。

  四、说教学设计

  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

  口答。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 ),相对的面()。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它的棱(),每个面()。它是特殊的()。

  3、看图,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1、动画演示情境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小明该怎么做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学生观看并思考。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因此,我对例1进行优化组合,真正使数学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三实践操作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②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

  1、学生动手操作。

  2、观察发现并完成表格。(每人一张)

  3、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汇报。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生建立积的表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自主探究深化主题

  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1、认真观察并加深理解展开后的图形与原长方体之间的联系。

  2、建立表面积的表象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自读课本例1。尝试练习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讨论提纲:

  1、你是怎样算的。

  2、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宽20厘米,高30厘米。请你帮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完成练习并及时反馈。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柱子等。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五总结评价课堂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课堂延伸。同学们,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课后思考。这个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较好地延伸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外也动起来。

  五、说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方法一:方法二:6×5×2+6×4×2+5×4×2(6×5+6×4+5×4)×2上下前后左右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3

  一、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的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安排“试一试”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习者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三、教学设想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新课伊始,我创设了“纸箱厂要制作一种长8分米,宽2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包装盒和一种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包装盒.哪种包装盒要用的硬纸板少?”这一问题情景,接着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纸板?”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充分准备。

  2、借助教学媒体,提高学习有效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我通过提问“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引导学生思考把立体图形得到*面图形。之后由多媒体电脑演示展开过程,要求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找到“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强化空间观念,增加学习趣味。

  在此基础上“提问”: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围绕本课难点问题进行尝试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有差异,允许各类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后通过比较,进而到表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这样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学数学要抓住解题关键,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3、适当应用拓展,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上面问题的解决中都有是凭借实物来完成的,练习部分我先安排了一组判断题,在第三小题中,学生思维的常规得到打破,相对于独立物体而言的,那么对于组合物体表面积又是怎样的呢?我将更多的时间与思考空间留给了学生自己思考,让新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然后,第二大题安排了看数字算面积的练习,与看图算面积想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可无论是包装盒实物,还是具体图形、或只是数据的表面积计算,解决的都是6个完整的表面积的计算,可实际生活中的也有不是6个面的表面积计算,那么对于不完整的包装面积又该如何计算?我安排了“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表面积如何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注重培养学生方法的发散,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培养学生个性。最后,我考虑到学生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水*上,还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聪明题中,对于组合物体的包装,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较、交流,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样多方面联系,不仅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他们创造了合作的空间。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重叠面多,图形越接近立方体,表面积越小,鼓励学生进一步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包装现象,使学生明确:对物体进行包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要么使包装美观大方,吸引注意,要么简单小巧,尽可能省纸。从而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9)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

  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0篇(扩展10)

——课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课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1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相当主动积极,并且思维灵活多样,小组合作也相当默契,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作为教师我有一些愉快的感受和一点困惑。

  我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愉快,产生这种愉悦情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活泼可爱,能力很强,我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只是把我当作他们的一个“大朋友”,根本没有那种所谓的“师道尊严”,我们一直处在一个*等的地位,都为解决数学问题在“忙碌”。例如:学生在网上查询、搜集资料自学长方体“点、面、棱”各有什么特征时,有一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既然三条棱相交于一点,那么长方体有12条棱,应相交于顶点只有4个。”这一问题确实提得很有“威力”,我在备课中没有想到,但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加入了这一学生小组中,和他们一起上网浏览课件,甚至自制、修改了一些课件内容来补充,以便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青出于蓝,更胜于蓝。”这一代学生肯定会超越我们这一代,这也是我这位普通教师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而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因此,我既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主动为学生参与而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情境。课件演示一张“图形王国城门图”的图片,教师提问:“你能在这张图中找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正是由问题开始,同时又在后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2、学生自由上网自学。这种学生上网自学并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参与度。

  3、不同层次的练习。在网上练习题中,我设计了“练习A、练习B、练习C”不同难度层次的习题,让学生选做。

  这样一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面临的困惑:两大目标领域很难两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了数学教育目标的两大领域: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在发展性领域中,强调了要让学生认识数学,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情感,强调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地获取信息。而在知识技能领域中,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应用。我认为这两大目标领域存在着一种十分辩证的关系。在我执教中,感觉是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落实得相对较好,而对于发展性领域的目标落实得要差一些。在这节课中,如何很好地处理这两大目标领域的关系,使学生在“长方体各部分有哪些特征这一内容学习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又有能力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自制纸盒或在计算机画图中自己绘制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有经验教师帮助及共同研究的问题。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的!


推荐访问:正方体 长方体 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案【10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热门排行

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3篇

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3篇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篇1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篇1一、学好四项理论知识1、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了解党的

2024年度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近期时事热点事件6篇(2024年)

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近期时事热点事件每年11月份为消防安全月,根据学校保卫处的安排,2021年11月23日下午2点,商学院全体教职工举行了一次火灾逃生疏散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篇1近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明确提出到我们党在成立100

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5篇

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5篇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篇1观看2021年央视专题宣传片《护航之道——总体国家安全观纵横》,使人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很多国家安全有关的知识。 

个人特长爱好简短简短的个人特长7篇

个人特长爱好简短简短的个人特长1、电脑应用熟练,熟练操作Word,Excel,,Outlook,ERP等各种办公软件;2、勤奋上进好学,工作细心,条理清晰,

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10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10篇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篇1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维护国家安全论文13篇

维护国家安全论文13篇维护国家安全论文篇1维护国家安全是看不见硝烟的现代战争,这个战场比以往的战场更隐蔽、更复杂、更广阔,需要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8篇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8篇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 在“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暨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4篇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4篇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 沙梨中心小学党的群众路线联系群众不够整改方案 根据我支部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