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朗格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5篇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第四单元 第10课 第二课时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一、课时导入 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美德。在生活中为什么要学会宽容? 二、活动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5篇

篇一: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单元

 第10课

  第二课时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一、课时导入

  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美德。在生活中为什么要学会宽容?

 二、活动过程

 1. 阅读教材第 86 页第一段,思考:

 出自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

 (1 1 )“立己达人”是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2 2 )“立己达人”的含义是什么?

 2. 阅读教材第 86 页 “ 阅读角 ” ,思考:

 (2 2 )孔子认为“仁”的作用是什么?

 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 稳定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仁”。“仁”所涵盖的内容 十 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1 1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 4 )

 “阅读角” 中的第二个故事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捐杂税严重的暴力统治。

 自己财产受损失时不忘关切他人,体现了以亲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3 3 )

 “阅读角” 中的第一个故事体现了孔子 怎样 的思想?

 3. 阅读教材第 86 页 “ 活动园 ” 。

 (1 1 )完成 “ 活动园 ” 中的问题。

 ●我不愿意 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 __________ 。

 ●我不愿意 ___________ ,我也不 去 _________ 。

 欺负别人 别人谈论 我 的隐私 别人 取笑我 取笑别人

 (2 2 )有人对孔子的话进行了发挥,说“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你赞同这句话吗?

  赞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也不符合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4. 阅读教材第 87 页 “ 阅读角 ” ,思考:

 (1 1 )说一说将心比心的含义是什么。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

 (2 2 )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将心比心吗?

 自己的东西丢了心疼,捡到别人丢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5. 阅读教材第 87 页相关内容,思考:

 (3 3 )“朱冲还牛”的故事中,宽容体现在什么地方?

 牛吃自己家的庄稼也不与人计较 ,反而以礼相待。

 (2 2 )古人对这种仁爱之心是怎么理解的?

 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1 1 )仁爱之心还有什么重要表现?

 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

 例如:在学校,宽容能减少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宽容能赢得同学的好感,宽容有助于帮助同学改正错误等。在社会生活中,宽容能减少冲突和摩擦,宽容能化解恩怨,宽容能增进社会和谐等。

  (4 4 )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6. 阅读教材第 88 页相关内容,思考:

 (1 1 )推己及人的含义是什么?

 (2 2 )“杜环 待 老”的故事中 , 推己及人 体现在什么地方 ?

  杜 杜 环 把家境 败落 的老人当 作 自己的家人对待。

  就是用对待自己和家人、亲人的态度和想法,去对待社会上素不相识的人。

 (4 4 )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是一种什么精神?

 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 3 )孟子的 哪 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推己及人的要求?

 (5 5 )古人善于用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尝试讲述一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

 例如: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参与募捐活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 、对灾区捐款捐物 、 义务献血 、参加 社会公益活动 、 救助受伤动物 、 爱护花草树木 、 不乱丢垃圾 、 节约使用物品和能源等。

 三、课时活动小结

 仁爱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立己达人”“ 宽 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是仁爱精神的集中体现。

  板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篇二: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创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望你认可。

 通用精品文稿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 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课时 .................................................................................................. 3

 第二课时 .................................................................................................. 7

 第三课时 ................................................................................................ 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主要分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三个方面来诠释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美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学习者特征分析 析 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课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

 课后延伸活动——小组活动,拓展认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点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明志 1.师: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

 明志的含义: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2.讲故事 推荐《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 宗悫是南北朝时著名将领,他少年时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一次,他的叔叔问他长大后做什么,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令他的叔叔惊叹不已。

 3.谈志向 “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 学生听故事

  学 生 说 一 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

  谈 谈 自 己 有没有一直坚持向着目标努力。

 从故事和格言 中 体 会 “ 明志”的重要性,再 结 合 自 身 实际,说说自己的理想,反问自己有没有朝着志向去努力奋斗。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良好习惯。

 二、气节 1.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要注重明志,还要崇尚气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气节。

 3.师总结,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4.小故事《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学 生 谈 谈 自己対气节的了解。

  为 什 么 苏 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质疑,反问的环节帮助学生体会,正是苏武坚守气节,才让他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服。加强学生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当他即将完成任务时,发生了变故,匈奴首领逼迫他投降。苏武对下属说:“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丧失气节、违背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国呢?”后来,匈奴将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去放羊。没有粮食的时候,他就吃草根等充饥,但他一直没有屈服。等到匈奴准许苏武回国时,他已经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磨难,胡须、头发都交白了。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1.名言:

 是呀!苏武的气节令人钦佩,我国自古看中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

 给大家带来两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藤文公下》 时穷节乃见,——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这是古人对气节的理解,谈谈你们対气节的领悟。

 服。

  生 谈 谈 自 己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

 三、讲诚信 1.师:谈到人格修养,诚信品质必不可少。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2.小故事 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范式赴约》 东汉时,范式与张劭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结下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然后他们约定好了日期。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劭请母亲准备接待范式。母亲说:“这是两年前的约定了,况且我们两家相隔千里,你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他一定生听故事

 生谈听后感

 填 写 课 前 发的自测表 做到、未做到的原因 名实一致 言行一致 表里一致 从 名 实 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分析 未 做 到 的 原因,进而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不会失约的。”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赶到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3.自省 的确,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嘴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如果没做到,分析一下原因。

 4.名言链接 同学们自省得很深刻,两个关于诚信的名言送给你们。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老子·为政》 四、求新 1.诚信必不可少,而创新也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

 创新精神自古流传,它的意义深远,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国家。不信请看。

 2.补充故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之间战事频繁。由于传统的战车、战袍很笨重,赵国常常打败仗。赵武灵王从少数民族军队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骑马作战中受到启发,下令军人改穿像少数民族那样的服装,并学习骑马射箭。一些守旧人士以“古道”“古法”的名义反对,赵武灵王说:“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听故事

  思 考 :

 “ 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以故事引出“创新”的重要性,再回到当今社会,探讨“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循?”他坚决贯彻新法,终于使赵国强大起来。

 3.那创新精神于现代社会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4.是呀!正如古人所言: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 五、学习和实践 1.师:人格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2.对照格言,谈启示 对照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小组讨论:

 (1)小组内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对照格言,再 通 过 小 组 讨论,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指引 学 生 好 学 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六、前人格言,指引前行 1.前人的格言指引我们前行,请将下列格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

 2.师总结: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

 格 言 与 大 意连线 谈 谈 这 些 格言对自己的启示 格言与意思的交相理解,体会高洁人士的至理名言,让学生浸润在古人高尚的人格修养中。

 第二课时 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1.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2.孔子一直用他的行动诠释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推荐孔子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他知道后,首先关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还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过泰山,看见一个妇女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原来,残暴的统治逼得她全家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久,地的亲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愿意返回故乡。孔子听后感叹道:“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这两个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追求的“仁”的精神。

 3.推己及人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已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__________。

 我不愿意______,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我不愿意__________,我也不_________。

 4.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将心比心。

 补充《将心比心》的故事。

 谈 谈 你 对 这句话的理解。

 生 读 一 读“仁”的含义:“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心思想。

 “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他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仁,斯仁至矣”。

 生 根 据 自 己的切身体会,推己及人,来填一填,说一说。

 推己及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理解自己 不 愿 意 的 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知行统一,真正理解“己所不欲勿施 于 人 ” 的 感受。

 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

  对照格言,结合生活实际,谈宽容。让宽容

 人对陆慧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做。”陆慧晓答道:“我平生最厌恶别人对我无礼,我怎么能用自己所厌恶的行为去对待别人呢?” 一、宽容 1.将心比心非常可贵,而宽容之心更是必不可少。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2.一个小故事带领大家领会古人的宽容之心。

 《朱冲还牛》 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但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村子里有一家人,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稼。朱冲多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主人很惭愧,再也不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了。

 3.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请同学们对照格言,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4.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非相》 【大意】君子贤能而能包容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包容愚味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包容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包容品行驳杂的人。

 学 生 说 说 那家主人为什么再也不让牛去朱冲家吃庄稼了。

 谈 谈 从 这 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生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这个词不再停留在书面含义,而是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实践。

 三、民胞物与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大家都知道。

 2.那你知道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吗? 告诉我们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尊敬自己家里的

 说说你对这句话学生上台讲述放生在身边的仁爱故事。一个个 温 暖 的 小 故事,触动每一位

 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杜环侍老》的故事。

 明朝时有个人叫杜环,为人厚道善良。有一个常老太太,因为家境败落,投靠杜环。杜环的家境也不富裕,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奉养她。杜环告诫家人,不要因为常老太太处境艰难就轻视、怠慢她。常老太太患病杜环亲自为地煎药,照料地服下。常老太太去世后,杜环还常到她的墓前祭奠。

 4.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5.什么是“民胞物与”?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这个成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6.古人...

篇三: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道德与法治》第九册第二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

 —— 《 6.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提升人格修养,继承与弘扬传統美德。

 2、行为与习惯:提升学生的意志水平、道德操守以及人格修养,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3、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知行合一等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让学生明白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让学生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知道怎样爱国,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4、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华传統美德。

 道德教育点:了解传统美德,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及其现实作用。

 法治教育点:掌握中华传統美德。

 【单元学习活动一览】

 核心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与服务、生活自理与自我保护。

 课题

 序号

 教学重难点

 表现性活动

 核心能力目标及水平

 6.《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1、《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2、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懂得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以及爱国情怀。

  难点: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我爱我的祖国” 任务一:观看爱国影片和书籍,写读后感 任务二:爱国专刊手抄报 1、收集与处理信息 □模仿

 □独立操作

 ■迁移 2、交流与合作 □模仿

 ■独立操作

 □迁移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部编版五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课时)

 学校

 班级

 五 (

  )

  执教者

  2 课题

 6 6 、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教时

 1 1

 日期

 一、 教学目标:

 1.行为习惯:通过事例,分辨“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知行合一”、“仁爱”的行为。

 2.知识技能:通过典故,了解“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知行合一”、“仁爱”中国传统美德的含义。

 3.过程方法: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影响。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懂得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以及爱国情怀。

 难点: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三、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本课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第 6 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忆一忆想一想、对照格言反思自己、读格言谈体会、根据名言填空、对照格言讲故事等活动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角和知识格言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本课包括“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2019 年全日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第 1 条提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教育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培养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感情,帮助他们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志向。” 本课设计了三条线索:第一,通过典故,了解“明志”、“气节”、“诚信”、

  3 “求新”、“知行合一”、“仁爱”中国传统美德的含义并能分辨。第二,收集一些传统美德格言和美德故事,有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的行为趋向。第三,通过调查、回顾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同时,借助教材事例,唤醒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产生做一明志、有气节、讲诚信、热爱祖国的人的强烈意愿。

 2. 学情分析: :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了解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及习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感性认识。但对传统美德认识不多,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已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行为习惯: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愿意用他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2.知识技能: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国家情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3.过程方法:搜集古文古训,并用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2 2 、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愿意用他来指引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具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名言导,激发兴趣 1.出示名言: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是的,他就是孔子。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的仁爱精神!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齐读课题 从孔子的名言入手,走进孔子,初步感知孔子的仁爱精神。

  4 二单元的第 6 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的《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3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50 页阅读角 ①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 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是传统美徳中“立己达人”的仁 爱精神。谁能起来读一下“孔子的仁爱思想”? ②你对孔子的仁爱思想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完成活动园。

 2、阅读《将心比心》故事,加深对“仁”的理解。

 3、阅读角,阅读《朱冲还牛》理解宽以待人的道理。

 师:你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吗? 学生发言,师指导

 4、阅读角《杜环伺老》,你读了这则故事,有什么感受吗? 读一读孔子的话

 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理解。

 学生补充句子。

  读格言,对照班级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哪些事情体现了待人宽容?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 读孔子的话、加深对孔子仁爱的理解,让学生知道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

 继续通过故事,在故事中加深对“仁” 的理解。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具体的事例中学会待人宽容,懂得发扬仁发精神要推己及人,这是一种传统美德。

 三、全文总结,升华主题

 1、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发扬仁发精神要推己及人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学生交流 将仁爱发扬光大,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身边的仁爱故事,懂得这种仁爱推广到

  5 尊故別人家里的长;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2、古人善于用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尝试训述一则发生在自己身边 的仁爱故事。

 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板书设计: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仁爱发扬光大 用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篇四: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第 第 10 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课题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美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 教学难点 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明志 1.师: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

 明志的含义:

 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 入的第一推动力。

 2.讲故事 推荐《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 宗悫是南北朝时著名将领,他少年时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一次,他的叔叔问他长大

 后做什么,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令他的叔叔惊叹不已 。

 3.谈志向 “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

 讲授新课 二、气节 1.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要注重明志,还要崇尚气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气节。

 3.师总结,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4.小故事《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当他即将完成任务时,发生了变故,匈奴首领逼迫他投降。苏武对下属说:“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丧失气节、违背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国呢?”后来,匈奴将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 去放羊。没有粮食的时候,他就吃草根等充饥,但他一直没有屈服。等到匈奴准许苏武回国时,他已经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磨难,胡须、头发都交白了。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4.名言:

 是呀!苏武的气节令人钦佩,我国自古看中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

 给大家带来两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藤文公下》 时穷节乃见,——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这是古人对气节的理解,谈谈你们対气节的领悟。

 三、讲诚信 1.师:谈到人格修养,诚信品质必不可少。诚信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2.小故事 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范式赴约》 东汉时,范式与张劭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结下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然后他们约定好了日期。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劭请母亲准备接待范式。母亲说:“这是两年前的约定了,况且我们两家相隔千里,你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赶到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3.自省 的确,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嘴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 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如果没做到,分 析一下原因。

 4.名言链接 同学们自省得很深刻,两个关于诚信的名言送给你们。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老子.为政》 四、求新 1.诚信必不可少,而创新也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

 创新精神自古流传,它的意义深远,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国家。不信请看。

 2.补充故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之间战事频繁。由于传统的战车、战袍很笨重,赵国常常打败仗。赵武灵王从少数民族军队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骑马作战中受到启

 发,下令军人改穿像少数民族那样的服装,并学习骑马射箭。一些守旧人士以“古道”“古法”的名义反对,赵武灵王说:“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他坚决贯彻新法,终于使赵国强大起来。

 3.那创新精神于现代社会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4.是呀!正如古人所言: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五、学习和实践 1.师:人格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2.对照格言,谈启示 对照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六、前人格言,指引前行 1.前人的格言指引我们前行,请将下列格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

 课堂小结 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

 板书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1.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2.孔子一直用他的行动诠释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推荐孔子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他知道后,首先关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还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过泰山,看见一个妇女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原来,残暴的统治逼得她全家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久,地的亲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 愿意返回故乡。孔子听后感叹道:“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这两个故事都充分体现了孔子所追求的“仁”的精神。

 3.推己及人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已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__________。

 .我不愿意______,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我不愿意__________,我也不_________。

 4.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将心比心。

 补充《将心比心》的故事。

 讲授新课 南北朝时,有个叫陆慧晓的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做。”陆慧晓答道:“我平生最厌恶别人对我无礼,我怎么能用自己所厌恶的行为去对待别人呢?” 二、宽容 1.将心比心非常可贵,而宽容之心更是必不可少。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2.一个小故事带领大家领会古人的宽容之心。

 《朱冲还牛》 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 但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村子里有一家人,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稼。朱冲多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主人很惭愧,再也不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了。

 3.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请同学们对照格言,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4.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大意】君子贤能而能包容无能的人,聪明 而能包容愚味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包容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包容品行驳杂的人。

 三、民胞物与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大家都知道。

 那你知道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吗? 告诉我们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杜环侍老》的故事。

 明朝时有个人叫杜环,为人厚道善良。有一个常老太太,因为家境败落,投靠杜环。杜环的家境也不富裕,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奉养她。杜环告诫家人,不要因为常老太 太处境艰难就轻视、怠慢她。常老太太患病 杜环亲自为地煎药,照料地服下。常老太太 去世后,杜环还常到她的墓前祭奠。

 4.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什么是“民胞物与”?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

 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这个成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5.古人善于用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尝试讲述一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

 课堂小结 愿大家将仁爱之心融入到自己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去。

 板书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一、爱国的意义 1.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2.补充链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

 3.比较下列两则格言,你赞同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4.正如你们所言,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这样的道理,古人也早已知晓。

 《鲁女爱国》 鲁国有个女子,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她说:“鲁国国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忧啊!”邻家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不然,”她说,“一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姓,怎么能说和我们妇女没有关系呢?” 讲授新课 三、爱国的内容 1.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 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

 2.给大家带来大约 100 年前的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出示课本原句:

 国以保民为本,民以爱国为先。国有兵祸,奋其勇壮猛烈之气,以为国捍患,轻性命如鸿毛,是战时之爱国也;求学问,勤职业,律己则不苟,遇人则诚款,同心协力,以兴起各种公益之事业,使国家利权,不为外人所攘夺,是平时之爱国也。二者若缺其一, 则国中山河虽美,不足恃矣;物产虽多,不足夸矣。

 3.忧患意识 1.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他临终前写的遗书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事,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只字未提。结合下列格言,说一则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位卑未敢忘国忧。

 ——陆游《病起书怀》

 3.是呀!忧国忧民之心亦是爱国的表现。两则爱国名言送给大家,体会古人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借以勉励自己。

  四、天下为公的理想 爱国,并为建立理想社会而努力。这亦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要体现。

 《礼记・礼运》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礼记》所描述的那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里,人们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当领袖,讲究信用,追求和睦。人们把所有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所有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青壮年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幼小的孩子茁壮成长,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由大家赡养。这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寻它。许多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企盼这种公有的、人人都平等的社会出现。

 课堂小结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板书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篇五: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10 诼《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诼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小学《道德不法治》五上教材第四单元第 10 诼,由“自强丌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板块组成。第一诼时围绕第一板块话题展开教学。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是根据诼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 9 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本诼通过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著名人物、经典敀事、格言向学生娓娓道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懂得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我们丌断奋进的精神劢力。

 第一诼时的教学围绕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亍人格修养教育的相关要求,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敀事及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劢,能够在人格修养方面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丌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教学中,教师要基亍学情,将历史上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敀事、经历,通过丌同的形式仃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劤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认知看,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亍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喜欢探查未知事物,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五年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较多,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耳濡目染了了一些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但比较零散、碎片,缺少系统性,丌同学生个体了解的程度也丌尽相同。因此,第一诼时的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经验出发,不学生生活相连,以敀事、格言、案例为载体,让学生不历史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丌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敀事、名言警句、新闻案例等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2.列丼现实生活中反应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不现实生活的联系。

  3.感受传统美德敀事、格言的意蕴,幵能用它们来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体会传统美德不现实生活联系,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谈话导入,什么是传统美德

  1.教师板书“美德”,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提到美德,你会想到什么?

  2.诶学生自己说一说美德敀事, 敀事可以是当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

  设计意图:学生从小通过视频、书籍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因此,在课堂开始,发挥学生自主性,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美德内涵,讲述美德故事。学生通过交流、讲述发现中华民族的倡导的传统美德有很多,但是这些传统

 美德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这是学生没有深入、系统思考的,本节课教学也应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

  活动二:自读教材,了解关于人格修养的传统美德的内容

  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四个敀事《乘长风破万里浪》《苏武牧羊》《范式赴约》《胡服骑射》,想一想:这四个敀事的主人公都有哪些传统美德?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关键词幵板书:明志、持节、守信、求新。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丌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具体表现为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勇亍求新。同时可以问一问学生:对亍这四种传统美德,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学生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什么是明志、持节、守信、求新?这些传统美德对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课教材以故事、格言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阅读即可了解其字面意思。启发学生质疑、提问,根据学生的问题继续展开教学。

  活动三:小组学习,传统美德的影响

 (一)守信

  1.学生讨论:什么是守信?学生认为“守信”就是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2.学生探究:守信对我们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第一步,学生先交流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二步,通过真实案例“三鹿奶粉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丌诚信毁了自己、毁了一个企业、毁了几代人的劤力,毁了国产奶粉的信誉,给无数孩子、家庨带来灾难。

  第三步,补充仃绍: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食品检验法》等 11 部法律和 22 部法觃,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用到餐桌”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

  通过这则补充资料让学生明确国家的法律法觃也是在倡导、监督、保障人们要做到诚实守信。

  第四步,收看规频《诚信为本》,通过交流观后感引导学生认识到老秤匠对亍诚信的看重丌仁体现在秤杆儿上,秤砣的下面也深藏着自律和自觉。

  3.学生诵读读一读格言,交流自己的理解:“失信丌立”是亘古丌变的人生哲理。守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乊本,也是

 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乊基。守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律、丌懈劤力地追求。

  轻诺必寡信。——《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丌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4.情景辨析:小明在学校踢足球时,丌小心把足球提到了水龙头,水龙头坏了,水哗哗地流。小明想告诉老师,可是害怕老师批评。他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看见……

  讨论:你觉得小明可以怎样做?

  在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国务院办公厅关亍加强个人诚信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每年的 9 月 19 日是我国的诚信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最后小结:诚实守信是相关的法律法觃觃定的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倡导的道德风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求新

  1.学生讨论:什么是求新?

  2.学生探究:求新对亍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一步,结合前诼内容、身边事例谈谈对“求新”的认识。

 第二步,阅读袁隆平的敀事《梦想丌息》,讨论:听了袁隆平爷爷的敀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小结: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亍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吃饱饭的问题,如仂他又为“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丌息,这就是丌断创新的精神,这就是忧患意识、爱国情怀的体现,袁隆平爷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3. 学生展示创客作品,仃绍创作过程。讨论:听了同学们的仃绍,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创作历程中感受什么是创新,创新对自己的影响。

  4.学生阅读格言,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小结:求新丌仁需要我们观察生活、积极劢脑,更要我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求新能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聪明,求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求新是推劢社会丌断前进的劢力!

  终日乾坤,不时偕行。——《周易·乾坤·文言》

  日新乊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

  (三)明志、持节

  1.小组探究主题:从明志、持节中选择一个内容研究,传统美德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小组学习步骤:什么是明志(持节)-明志(持节)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学生可以通过前后两个板块的学习,自己寻找一些资料,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帮劣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后要有一个汇报过程,丌仁是展示自己的小组探究成果,也是小组乊间彼此分享、学习的过程。

  设计意图:教学资源的选择体现多样性、实敁性原则,本部分教学选取了书中的敀事、格言,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案例、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古仂贯通,探究传统美德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教学形式体现由扶到放的原则,以守信、求新为例,师生共同亲历探究活劢的过程,总结出探究步骤后,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探究明志、持节。

  活动四:课后延伸,传统美德我践行

  1.阅读教材中的经典语彔,选择一条记一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诼后实践行劢记彔单

  诚信镜

  设计意图: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美德突出的特点,是需要学生通过践行而内化的。设计了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传统美德不能停留在粗浅的理解,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行动。


推荐访问: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道法 自强不息 上册

热门排行

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3篇

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3篇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篇1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篇1一、学好四项理论知识1、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了解党的

2024年度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近期时事热点事件6篇(2024年)

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近期时事热点事件每年11月份为消防安全月,根据学校保卫处的安排,2021年11月23日下午2点,商学院全体教职工举行了一次火灾逃生疏散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篇1近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明确提出到我们党在成立100

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5篇

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5篇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篇1观看2021年央视专题宣传片《护航之道——总体国家安全观纵横》,使人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很多国家安全有关的知识。 

个人特长爱好简短简短的个人特长7篇

个人特长爱好简短简短的个人特长1、电脑应用熟练,熟练操作Word,Excel,,Outlook,ERP等各种办公软件;2、勤奋上进好学,工作细心,条理清晰,

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10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10篇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篇1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维护国家安全论文13篇

维护国家安全论文13篇维护国家安全论文篇1维护国家安全是看不见硝烟的现代战争,这个战场比以往的战场更隐蔽、更复杂、更广阔,需要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8篇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8篇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 在“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暨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4篇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4篇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 沙梨中心小学党的群众路线联系群众不够整改方案 根据我支部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