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朗格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2篇

| 来源:网友投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2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 -93-专 题 讲 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教学目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各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2篇,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2篇

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

3-专

 题

 讲

 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教学目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各民族大团结,为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教学中,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深入领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重点内容】1. 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凝结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2. 讲清楚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就。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变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 讲清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第五讲

 -94-“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教学难点】1. 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2. 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教学导入】2021 年初,一部名为《山海情》的主旋律扶贫剧广受好评,圈粉无数。故事发生地——宁夏西海固和闽宁镇翻天覆地变迁的历程,是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于 20 世纪 90 年代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开展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闽宁模式”并结下丰硕成果的缩影,也是各族干部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五十六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中央为什么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极为重要的内容。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各民族大团结,为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基本保证。现在,我们已经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95-专

 题

 讲

 稿的新征程,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一、团结之源: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凝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1.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沙漠绿洲到渤海之滨,从蒙古大漠到雪域高原,各族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凝结和铭刻着中华各民族先民的汗水和印记。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秦代设置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了 800 多个羁縻州府经略边疆,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数千年风雨历程,今天,我们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团结互助、繁衍生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中华儿女必将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96-“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2. 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协同内外,天下一家。在我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越是强盛的王朝吸纳的民族就越多,从而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壮大。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实现“大一统”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强调“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都是这个“大一统”的组成部分。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维护多民族的“大一统”,并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大一统”作为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共同社会理想和政治价值,积淀成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这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一脉相承、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历史;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唐蕃会盟等,都是各民族共有的历史佳话。经过各个朝代、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最终写就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赓续不绝的中华民族史。3.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百川异源,皆归于海。”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特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开历史长卷,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都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正是因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才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97-专

 题

 讲

 稿这是今天中华民族拥有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也是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纽带。4. 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得到结晶升华,焕发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磅礴伟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断丰富完善,发挥了凝聚人心、引领进步的重要作用。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国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二、变化之巨:全面认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

 -98-“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稿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从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从天山南北到西南边陲,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族人民心向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 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历史性变迁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无疑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 11 个位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832 个贫困县,有 420 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120 个自治县,有 85 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涉藏州县,“三州”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深度贫困地区都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改革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的政策措施之密集、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党的领袖到广大党员干部,情系贫困群众、心怀脱贫大业,全党目标一致、上下同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十几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了解情况,指导脱贫。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制定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抓下去。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元资金投入体系,为脱贫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向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3800 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 2 万多亿元,有力支持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开展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实现从“输血”到“输血”“造血”结合,逐步走向自我“造血”的转变。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

 -99-专

 题

 讲

 稿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一批批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一个个扶贫项目扎实落地。党中央关心、全国人民支援,民族地区多措并举、尽锐出战,各族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基本医疗等老问题一个个破解,昔日阻碍当地脱贫致富的“穷根”被一一斩断,民族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汇成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2016 年至 2020 年,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 4203 元增长到 10770 元,增幅达 156%。截至 2020 年底,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 5 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 3 个多民族省份 420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3121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 个人口较少民...

篇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

【党课讲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 年 年 9 9 月 月 27 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本课程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与意涵、必要性和重要性、原理与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大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与意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理与路径

 第一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与意涵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题目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因为应该说这个题目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他讲,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也就是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线。习平总书记还讲,他说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

  2 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学习,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也就是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民族工作的主线,同时也是各项工作的主线。所以继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的高度。

 我们这次课,我想重点从三个方面,那个大家讨论一下这个主题。第一是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的提出和意蕴就它的含义。第二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为什么要提出中华民族共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是要讨论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的原理和路径。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和意蕴。这个问题之前呢,我想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因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里面一个比较核心的概念,就是中华民族,那么要明白中华民族首先得了解什么是民族?民族的含义是什么?理论界学术界,也包括政界,其实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有一定的争议的,其中最大的讨论有两次,一次是在 20 世纪末,一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那么最先提出民族这个概念的是梁启超。梁启超在 1899 年他在《东籍月旦》一文当中多次使用民族。在 1901年他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当中,他讲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者,不使他主侵入我的自由,我亦勿扰他组织自由。也就说它实际上是从民族它的功能这个层面来认识民族的。那么民族

  3 它的争议在哪呢?首先就是民族指成的是中华民族,还是说我们 56个民族的民族呢?这是一个争议,还有就是民族是一个,还是 56 个,就是指称是什么?梁启超呢?他讲民族,他提出一个大民族,一个小民族,他说中国讲民族,有小民族主义,有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就是指的是汉族。大民族主义就是国内的所有的民族加在一块,叫大民族。

 我们国家的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他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就是说民族只能是指中华民族,这是他认为这是一个信念,也是一个事实。他认为只有中华民族的民族可以与 Nation 相对应称之为民族。那么国内其他的以前我们叫民族的应该叫什么呢?他认为应该叫做种族,应该叫种族,对这么一个意见,费孝通先生他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中华民族应该团结进行抗战,没有问题,不要根据文化、语言、体制上的分歧影响我们的政治统一。但是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民族研究学理的角度来看,多民族少数民族是客观存在的,这个事实应该得到尊重。也就是讲他认为 56 个民族也应该叫做民族。还有的学者认为 56 个民族叫民族,中华民族也应该叫民族,这两个民族之间是不冲突的。这是学界的一个争议。

 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认识民族这个概念的呢?在 2005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来,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讲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具有七个特征,历史

  4 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还有宗教。但是这七个因素并不是要同时具备,所以用了一个词叫做一般。一般来说啊,一般来说,就是一般来讲,民族具有这么几个特征,但是并不同时具备并不一定要同时具备,这是民族。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呢?中华民族最先提出来也是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在 1902 年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当中,他第一次使用这个词汇。之后,顾颉刚以及费孝通先生都使用过中华民族这个概念,这是我想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民族这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想给大家介绍,就是什么是民族问题?这是 1992 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所谓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民族问题,它实际上有两大块,一块呢是发展问题,发展差距问题,一块呢是关系问题,关系矛盾问题。所以中国共产党看来民族问题主要包括发展和关系这两类大的问题。而且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问题具有五个特征,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我们第一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正式提出来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第三句话就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团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五次提到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就像我刚才讲到的开头讲到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

  5 如果我们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的意识,它的提出脉络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中央中共产党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的意识这个命题的提出,它的意义它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刻。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是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的是牢固树立。那么在2014 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用的词是什么呢?是积极培养,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一度使用过筑牢筑制建筑的筑,在十九大报告才正式提出来,用的住是一个铁字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你看从牢固树立到积极培养到筑牢,实际上用词应该说是越来越凝重,越来越精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的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的认识,应该说是越来越深刻。一个词的变化,建筑的筑到熔铸的铸。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在用词上是不一样的,建筑的柱它是有一个拼接搭配搭建的这个含义,但是如果是铁字旁熔铸的铸,那么它就涉及到一个整体性的一个整合,重新整合的问题,融,融合的问题。所以从用词上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中国产党对这个命题,它的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从前面我们时间的维度,我们可以看一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的提出,我们认为实际上是经历了几层进化的。就像刚才讲的,第一次提出来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这一次提出我们说它还是一个局部性民族工作的一个策略,主要是针对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提出来的。那么到了民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的意识的时候,他实际上把这个命题已经提升为一个全局性的民族工作的方针。在 9 月 27 号,总书记再一次提出筑牢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我们认为这一次的讲话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的意识,他的理论的定位,理论的意义,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认为这三次实际上就相当于完成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词。这个命题,它的三重进化。

 怎么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呢?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是从国民这个层面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的是从中国各民族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还有的是从各民族个体成员的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应该说大家对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意识,在学理上还在不断的讨论过程当中。

 我们认为总书记在 9 月 27 号的讲话当中,实际上我认为把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意识讲得很清晰了。他讲讲话当中涉及到四个共同,我认为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好的解释。第一个共同是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第二个共同是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第三个共同是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第四个共同是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四个共同共同的疆域、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精神。这四个共同我们认为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塑造的,也就是这四种精神。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的意识,他的提出和含义。

  7 第二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个问题,我想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来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首先我们看必要性。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必须要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必须提出来?我想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总书记讲到,我们现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大的国际历史背景。为什么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第一就是政治格局大变局。第二是经济格局大变局。第三是文明格局大变局。在这个大变局当中,我们认为有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就是世界民族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世界政治、全球经济、全球的文明文化的大的格局。你看现在全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在全世界尤其是在欧洲变得越来越棘手。

 比如说英国的苏格兰问题,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问题,意大利的撒丁岛问题,波黑的塞族问题,俄罗斯的车臣问题,这些国家都面临着民族分裂主义的问题。下面我想给大家看几张图,便于我们理解世界民族问题它的产生的大背景。第一张图是全球种族状况的显示图。这张图是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机构,全世界从种族结构来讲,是多元化的,绿色的,代表的是种族的多样性,而橙色的是代表种族的同一性。从这个机构画的这张图显示的,可以看到在亚洲,他们认为种族相对来讲同一性比较高的在非洲、在南美、在北美的有的地区,种族的多样性是比较显着的,这是第一张图。

 第二张图是全球文化状况的显示图,这张图实际上和前面的那张

  8 全球种族状况的图有一定的重合,我们可以看到种族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一部分是重合的,但是还有的是不一样的。在这张图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颜色越浅的它认为是文化的多样性,或者是越差文化的统一性越强。那么颜色越深的是文化的多样性比较显著的地区。这是第二张图。

 第三张图是全球宗教的状况。这张图显示的是全球的宗教的基本的构成,比较大的几个宗教,像基督宗教,基督宗教的三大派别,伊斯兰教佛教也包括一些像这个无神论者,印度教在这张图上都有显示,中国用了三种颜色,第一种是黑色,它只成的是无信仰,还有的是用了一种黄色,绿色指称的是佛教。中国基本上用的颜色是比较单一的。从这张图我们也看出来,全世界的中间的状况也是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状态,这是全球政治的状况。从政治的这种构成来讲,我们也可以看到全世界这个政治的格局也是多样化。

 最后一张图是全球财富的状况。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现在的有钱人基本集中在北美,集中在欧洲。在非洲南美亚洲大部分的地区,从经济发展状况来讲,是差距比较大的。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全球财富的状况来看,全球财富的两极分化现在是越来越严重。

 那么如果说我们把这五张图集中在一起,重叠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全世界实际上现在呈现出一种越来越碎片化的一种趋势一种现象。如果说我们用剪刀来剪这五张图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剪成一种越来越碎片的一个世界,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基本

  9 的一个状况,基本的一个状况。从共产党的民族理论这个角度来看,全世界的民族问题和中国的民族问题,它最核心的因素有哪些呢?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定义讲,说到底一是差异问题,二是差距问题。差异问题主要是讲的文化的问题,差距问题主要是讲的发展的问题。

 如果说我们还要对这两个大的因素我们再进行分析的话,我想是不是可以从这三大因素来看待世界民族问题。这个分析框架我认为实际上用来分析中国的民族问题也是有一定解释力的。这三个因素就是权力因素、认同因素和发展因素三大因素。民族问题的出现,在权力角度,主要的问题是权力失衡问题得出现。在认同角度,主要的问题是认同危机的出现。在发展角度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发展鸿沟的出现,才出现的世界民族问题。权力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博弈对世界民族问题影响非常之大。从认同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尤其现在我们看到欧洲出现的一些民族问题,很多是基于认同危机,比如说移民问题、难民问题。

 从表象这个层面来看,表现为国家认同不足,国家民族整合度不够,没有形成一个国民国家它的意识没有完全的形成起来。从发展层面来看,南北之间的差距仍然是最大的差距。这也是造成民族问题出现发展在有的地区爆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世界的大背景。那么这些问题在国内有没有类似的因素出现呢?我们讲也是有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从民族的人口分布来讲,我们是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广。从资源分布来讲,我们西北和东南各种资源分

  10 布是不均衡的。你再从发展的程度来看,全国...


推荐访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 共同体 中华民族 意识

热门排行

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3篇

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3篇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篇1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篇1一、学好四项理论知识1、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了解党的

2024年度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近期时事热点事件6篇(2024年)

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近期时事热点事件每年11月份为消防安全月,根据学校保卫处的安排,2021年11月23日下午2点,商学院全体教职工举行了一次火灾逃生疏散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篇1近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明确提出到我们党在成立100

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5篇

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5篇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篇1观看2021年央视专题宣传片《护航之道——总体国家安全观纵横》,使人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很多国家安全有关的知识。 

个人特长爱好简短简短的个人特长7篇

个人特长爱好简短简短的个人特长1、电脑应用熟练,熟练操作Word,Excel,,Outlook,ERP等各种办公软件;2、勤奋上进好学,工作细心,条理清晰,

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10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10篇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篇1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维护国家安全论文13篇

维护国家安全论文13篇维护国家安全论文篇1维护国家安全是看不见硝烟的现代战争,这个战场比以往的战场更隐蔽、更复杂、更广阔,需要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8篇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8篇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 在“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暨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4篇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4篇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 沙梨中心小学党的群众路线联系群众不够整改方案 根据我支部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