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朗格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始终关注人的改造与重塑

| 来源:网友投稿

王喜红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山东 烟台 264003)

自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被正式提出以来,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研究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产生了不少成果。中央党校辛向阳教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原创性、民主性、世界性等三大特质。[1]清华大学教授杨雪冬、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黄小钫认为,人民性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武汉大学副教授夏柱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很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郑青,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根植中国实际、破解世界难题四个方面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4]

笔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发端于鸦片战争,是一种“外源或外诱”①的社会变革实践。在强大的外来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艰难转型。与西方“内源自发”(1)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在其著作《现代化新论》中对两种现代化方式做出了具体论述。,自下而上,渐进式变革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表现为一场由政党主导推动的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造运动。这场社会改造运动,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对人的改造与重塑。笔者试图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寻找、探索、演进的历程和不同阶段,挖掘和梳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关于人的改造的内涵与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求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中国人在经历长时间求索之后,逐步认识到,现代化不是单纯的“器物”“制度”“文化”问题。对中国而言,追赶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现代化需要全方位的社会改造,包括对人的彻底改造和重塑。

(一)“新人”概念的提出

“新人”概念,源于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呼声最强烈,形成高潮。

辛亥革命,推翻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打破了传统旧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秩序,西方现代民主共和的思想被引入中国。与此同时,由于传统体制文化秩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新思想只是在少数读书人、上层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心中种下了种子。辛亥革命以后,伴随上层政治的频繁变革,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陷入一种极度混乱状态,甚至“突然间,一个精神萎缩、极端鄙俗的时代悄然来临”[5]。

“五四”前后,逐步觉醒的先进的中国人,看到麻木不仁、是非不分、道德根基动摇、物欲追逐等末世乱象,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观点及演说,抨击社会丑恶及国民精神之麻木。当时的共识是,中国人陷入整体性的精神萎缩,且病情日益加重,必须痛下猛药,加以施救。造成这种状况的核心要素,在于国民精神之痼疾,此类痼疾数千年始终顽固地盘踞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发作,难以遏制。正是源于这样的历史判断,五四新文化运动“健将”们提出一个重大命题:一劳永逸地彻底改造早已萎缩、堕落败坏的中国国民精神,“改造国民性”,改造“旧人”,重塑中国国民性,重塑“新人”。“五四”以后,提高和塑造中国人民的民族、爱国、独立、主动精神,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成为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时代“新人”,成为社会改造、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

(二)五四“新人”的内涵

“新人”,是相对于“旧人”而言的。本研究中的“新人”,则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特指近代中国以来伴随新政体、新社会出现和产生的新中国人、新中国国民。

五四“健将”们针对旧中国国民的精神萎缩、麻木不仁、是非不分的状况提出重塑中国“新人”。这时期的“新人”,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相对于传统中国社会倡导的“克己复礼”秩序下人的从属性、忍耐性而言,强调新人应具有独立、自由的人格特征,是能够“脱离旧有组织、阶级和国家的普遍的个体”[6]。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可称之为“人”的发现运动。另一方面强调民族精神、国家意识的觉醒。孙中山曾经说过:“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7]总体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社会对新人培育虽然也有关于革命性、组织性、纪律性的关注,但主要是对国民思想和价值观的改造。[8]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新人”,主要是指那些普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时刻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人。

(三)五四“新人”的培育实践

1. 培养路径。五四以后,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对新人的培育主要是由觉醒起来的先进中国人通过各种途径介绍新思想、传播新文化推动的。第一,报刊宣传引导发挥了较大作用。例如,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即自称“本志之天职”为“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帮助青年生成“根本之觉悟”,从而成就“新人”。第二,各种新式学校的创办有效推动了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此外,林林总总的社会活动,例如乡村建设行动、新生活运动、天足运动等客观上在培育“新人”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2. 培养对象。以青年为主,但不限于青年。所谓五四青年或者新青年,年龄只是其中一方面。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曾经说过,“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因此,所谓的五四青年,更指向人的思想改造。所谓五四青年的培育,更多的是通过对旧式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鼓励并推动他们走到人民大众中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中国社会转型的中坚力量。

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新的篇章。新中国与旧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新中国是独立的、民主的新国家。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建立了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也将培养和造就新社会的新主人作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重视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接班人”,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新人的提出及内涵

1. 社会主义新人的提出。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制度,建设这样的制度,作为建设主体的人必须跟得上,并且需要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接续努力。中国共产党人对此始终保持十分清醒的认识。在党内明确提出培养新人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1937年他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与办法》一文中明确做出了“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与教育制度”的指示。毛泽东同志先后六次给陕北公学题词。他1937年10月23日这次的题词(第一次)中写到:“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虽然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并没有明确提出人的改造的概念,但其对新社会“新人”的期许已跃然纸上。

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人的改造的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一方面是人的改造。”之后,谈到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他进一步强调:“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9]在1951年的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他更是明确提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进行全面的除旧布新,在此过程中推动实施人的改造与重塑工程。

2. 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新人首先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定属性。同时,因其基于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文明所遭受的屈辱历史而提出,故其内涵绝不仅仅指一般的个人修养,而是包含更深、更高层次的含义。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提出,基于一个立场和两个目标的背景。一个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并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两个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社会主义新人概念,一方面带有社会主义基因和共性,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新人思想的继承;
另一方面体现中国国情和中国人固有的精神文化符号。其内涵至少有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构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并以此为最终目标、最高理想。第二,强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尚情操与品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显著标志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从理论逻辑上看,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亦应或尽可能地去除内心的私心、私念和私欲。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能够做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优先,要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精神境界与高尚品德。同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时时刻刻站在人民立场上,替人民代言,为工农兵服务。第三,新社会的“新人”不同于旧中国的“旧人”,身体健康,热爱劳动,不再是“东亚病夫”。第四,实行中华民族精神之独立,破除对西方的盲目崇拜,清除思想依赖。[10]第五,用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主义思想取代传统“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个人主义国民特征。第六,新人应具有平等民主意识,充满革命的斗争精神。

(二)社会主义新人的培育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人的改造与重塑,伴随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而逐步展开。尤其注重通过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的除旧布新,逐步进行对社会主义新人的培育,完成对人的改造和重塑。

1.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召开所做的题词,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对国民身体素质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将改善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作为政治任务。1951年,党中央提出“使新中国的体育运动成为经常的广泛的运动”的方针。1954年1月8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制定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并且明确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改善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重点抓三件事。一是群众体育运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提倡国民体育”的体育指向。1951年,党中央提出“使新中国的体育运动成为经常的广泛的运动”。1952年,我国制定群众体育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在厂矿企业推行体操,在机关推行早操、工间操,在学校推行课间操、“劳卫制”,在部队实行“劳卫制”,在农村结合民兵训练实行有利于增进人民健康的体育活动。二是爱国卫生运动、预防接种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从1952年开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推动下,群众性卫生运动被提高到了政治的高度,取得显著成效,很多烈性转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构建强大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尤其毛泽东同志做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批示后,广大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件大事”迅速改善和提高了国民健康水平,提高人均预期寿命。1949年,我国人均寿命不足40岁,1978年我国人均寿命提高到67岁。

2. 广泛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发展民族、科学、大众教育,切实提高国民整体教育水平。旧中国的教育事业非常落后,识文断字、受教育是少数人的事情,“目不识丁”是广大中下层百姓普遍状态。1949年全国文盲率高达80%,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 20%左右,初中入学率仅为6%,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针对这种状况,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共七大上提出:“从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一方面在全国上下广泛开展以冬学、夜校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扫盲运动,迅速地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识字率。另一方面,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的教育方针,在全国各地设立并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在很短时间内形成工农速成教育、业余教育和正规教育三足鼎立的教育格局,人民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到1952年,全国共有小学52.7万所,在校生5110万人,较1949年增长109.5%;
中等学校6059所,在校生达到314.5万人,较1949年增长147%。

3. 广泛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切实提高全体人民社会主义道德水准。从新中国成立到实行改革开放,这期间我国开展过30多次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其中有很多是针对不同对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如,1949年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951-1952年上半年在工商业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51年6月-1952年秋针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洗澡”运动;
1963-1966年在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称“四清”运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装人的头脑,在普通国民心中播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操与思想品德。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最为深刻、广泛、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成功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地关注人的改造,并提出“四有”新人培养目标。

(一)“四有”新人的提出

1. “四有”新人的提出过程。邓小平同志对“四有”新人的提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特殊的历史背景,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的改造的思想,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人都要改造,不仅那些基本立场没有转过来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不断改造。”[11]只有不断地改造,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光荣而艰巨的重任。1980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四有”新人的概念,他在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写到:“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人。”[11]54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四有”新人做出重新表述,提出“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将“四有新人”规范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被写进了政治报告,“四有”新人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人培养的重要标识、基本遵循。

2. “四有”新人的提出背景。“四有”新人的提出,很好地回答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时代之问,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又红又专”人才的渴望,集中反映了当时条件下我国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与实现目标之间的巨大反差。

十年“文革”对青年一代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973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在多个场合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社会风气、秩序和纪律是好的。经过十年“文革”,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风气不好了。学校的风气不好了,整个社会风气不好了,把不少青少年毒害了。[11]60部队中“有相当一部分纪律废弛、作风不好、在人民中的威信下降”。[12]文革结束之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变化,但很多青年人一时间难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迈向新时期,显露出精神上的困惑和能力上的不足。1980 年 5 月,《中国青年》杂志刊发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信中历数了青年“潘晓”受到的教育与现实相差太远所带来的困惑、理想从建立到幻灭的过程、寻求友谊和爱情时遭到的背叛、在寻找人生意义时感到的茫然,并发出“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感叹。“潘晓”来信在当时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大讨论,数千万青年卷入其中,社会亟需关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回应与引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确保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不变色、不变味、不变质?如何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足够的有用之才?邓小平同志立足现实问题、着眼事业发展需要,明确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概念,并做出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政治”的重大判断。

(二)“四有”新人的具体内涵

“四有”新人是党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最终形成的科学的育人目标,饱含了几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厚望与期许,[11]261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人的改造的目标和要求。“四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各有侧重。

1. 有理想是首要标准,强调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我们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四个现代化,理所当然的,我们的干部队伍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有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11]261-2621982年胡耀邦同志在作党的十二大报告时指出,在现阶段,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但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通过他们去教育和影响广大普通群众。“四有”新人,必须矢志做人群中的先进分子,必须是有理想的人。这里的理想,不是一般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讲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13]“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3]110

2. 有道德是基本要求,强调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与国外的巨大差距,教育被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先战略位置,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风气逐步回潮。教育怎么搞?人才的质量标准是什么?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13]103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3]10320世纪80年代,残疾青年张海迪成为青年学习的榜样。学习张海迪,学什么?邓小平同志鲜明指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无论“有社会主义觉悟”,还是做“共产主义新人”,本质都在于强调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教育,强调人民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党员干部更要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我国社会主义新人的始终坚守。

3. 有文化是重要条件,强调社会主义新人应具备较高的现代化建设能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一大批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干部队伍、人才队伍是不可能的。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有三个层次:一是干部选拔要注重文化水平,红专结合;
二是青年要刻苦钻研,提升知识技能;
三是高等教育要注重科学研究,推动科学发展。[14]邓小平同志讲,“四个现代化靠空谈是化不出来的”,自然科学需要“赶快补课”,社会科学研究要加强。[11]181

4. 有纪律是支撑和保证,强调的是政治纪律、大局意识。有纪律在“四有”新人中,虽然排在最后,但地位很重要。“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我们的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3]124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纪律,就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13]111强调纪律的重要性,是邓小平同志针对“文革”后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要领域出现的政令不畅问题的有感而发,1973年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复出”后主抓国民经济整顿,面对国民经济与经济社会生活中很多混乱、不正常的状态,他在很多场合强调纪律。1975年,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机关团以上干部会上讲话、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上讲话中,针对当时军队中存在的纪律性差、山头主义、下级不能服从上级、个人不服从组织等问题,强调军队要“守纪律”。针对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个大局与铁路系统政令不通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铁路系统要增强“遵守政治纪律”。[11]5有纪律,既强调遵纪守法,更强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1977年邓小平同志谈到高考招生中的政审条件时指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11]69这里的“遵守纪律”指向十分清楚,指的就是政治纪律、政治表现。

(三)“四有”新人的培养实践

1.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13]28,围绕这一新的新人培育目标和任务,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等九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五讲四美”活动,1982年3月以后这一活动在全国全面开展,“五讲四美”内容被进一步扩充为“五讲四美三热爱”,中央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指导、协调、推动全国活动的开展。1985年团中央开展“祖国在我们心中,做‘四有’新人”活动,1991年开展“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等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多样、内容丰富,但培育和打造“四有”新人始终是这项工作的重点、主线,这些活动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展开,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2.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主要依靠各种学校。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我们的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地方。”[11]103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11]105。但“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11]34。因此,这一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学校的育人目标一方面是帮助青年人澄清思想迷雾,分清问题的是与非;
另一方面是帮助青年守住思想底线,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了让学校更好地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1]104,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11]105。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党中央的态度更加鲜明:“高等学校要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15]

3. 将“四有”新人培育融入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中。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公民道德建设目标。改革开放以后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江泽民强调:“要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6]1997年他又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6]282

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推动史,始终不变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推动人的改造与重塑也始终是党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完善发展,党中央提出新时代我国人的改造与重塑的新目标、新任务——建设“时代新人”的命题。“时代新人”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人建设的“接续版”。

(一)“时代新人”的提出及内涵

1. “时代新人”的提出及背景。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时代新人”的概念,是在党的十九大上。面对发展阶段之变、社会主要矛盾之变、完成现代化目标任务所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之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命题。

时代新人课题的提出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接续努力。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现代化接续推进,需要人的思想、素质、能力等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时代新人课题提出也是我国发展面临日趋复杂严峻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国际社会经历5个多世纪的发展,秩序与格局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两次大的世界大战本质上是大国重新划分世界格局而引发,同时也导致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当前世界面临新的格局变动,由此带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各种矛盾、风险、挑战,越来越大,不确定、复杂性日渐加剧。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背景,基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育新人”初心,新一届党中央围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问题,将培养时代新人摆到重要位置。

2. “时代新人”的内涵。关于“时代新人”的内涵,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明确规范的界定。笔者认为,“时代新人”的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社会主义新人改造与重塑的思想,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基于这样的传承与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
“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其中的“三个有”“三个者”,蕴含着新时代党中央关于“时代新人”的内涵与要求。除此之外,时代新人还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新人应具备“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新人”的共有基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需要,提出“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因此,从思想传承的角度看,时代新人首先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17]、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18],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此之外,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传承角度看,时代新人还应具有远大理想,具有高度组织化、纪律性、有集体主义精神,充满革命的斗争精神。

第二,时代新人还应是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奋斗者。[19]时代新人是新时代的主要建设者,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因此,首先要有爱国情怀。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个人的理想、人生价值,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此外,时代新人要有顽强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奋斗的品格应成为时代新人的精神旗帜。

时代新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力量。“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也是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20]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培养时代新人的期望与要求,也是时代新人应有的胸襟和格局。这一力量要有本领,有真才实学。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没有真才实学,一切都是空谈,一切也都免谈。担当时代重任的“新人”,既要有担当的宽肩膀,也要有成事的真本领,担当和本领应成为时代新人的标配。

(二)“时代新人”的培养实践

1.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一代有理想,事业才能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育新人的“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21],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 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工作始终。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被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位置,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智育对新人专业技能提升的作用,打造有本领、有真才实学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是重要一环。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明确提出“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劳动是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劳动、崇尚劳动成为近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被正式列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3. 强化实践养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历练和锻造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时代新人的培养和塑造。将时代新人的实践养成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在抗疫一线、抢险抗洪一线、脱贫攻坚一线、乡村振兴一线中,组成各种突击队、小分队,鼓励时代新人在艰难险重中磨练意志、成长提高。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内源自发式现代化道路的水到渠成,中国式现代化是政党主导下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造,包括人的改造与重塑。这一特点,贯穿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寻找、探索、成功开辟、形成与不断完善的全过程。当然,不同时期,现代化面对的环境、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不同,人的改造与重塑重点与要求也就不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针对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任务,结合时代发展对“人”这个建设主体的需要,在变与不变、守正创新中,沿着五四新人、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新人、时代新人的演进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锻造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奋斗者、创造者。

猜你喜欢现代化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3-01-04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阳光(2020年6期)2020-06-01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阳光(2020年5期)2020-05-06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历史(1998年6期)1998-08-21

推荐访问:重塑 现代化 特征

热门排行

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3篇

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3篇简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篇1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14篇

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14篇2022年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篇1一、学好四项理论知识1、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了解党的

2024年度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近期时事热点事件6篇(2024年)

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近期时事热点事件每年11月份为消防安全月,根据学校保卫处的安排,2021年11月23日下午2点,商学院全体教职工举行了一次火灾逃生疏散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篇1近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明确提出到我们党在成立100

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5篇

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5篇总体国家安全观论文篇1观看2021年央视专题宣传片《护航之道——总体国家安全观纵横》,使人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很多国家安全有关的知识。 

个人特长爱好简短简短的个人特长7篇

个人特长爱好简短简短的个人特长1、电脑应用熟练,熟练操作Word,Excel,,Outlook,ERP等各种办公软件;2、勤奋上进好学,工作细心,条理清晰,

维护国家安全论文13篇

维护国家安全论文13篇维护国家安全论文篇1维护国家安全是看不见硝烟的现代战争,这个战场比以往的战场更隐蔽、更复杂、更广阔,需要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8篇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8篇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 在“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暨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

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10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10篇形势与政策论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0篇1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4篇

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4篇联系群众不够紧密的整改措施 沙梨中心小学党的群众路线联系群众不够整改方案 根据我支部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